甚至皇帝连皇族联姻都给出了规范性指导性建议,尽量跟本朝勋贵和关陇世家联姻。
崔家这两个蠢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皇帝借题发挥的好机会。
你们姓崔,你们有罪,你们愚蠢,你们怪谁!
李世民见众臣已经跟自己统一了思想,很满意的说:“今早皇后跟朕说了一句话,朕觉得甚为有理,不管是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子弟,不管他是否存心邀名,只要是心里装着百姓的官,办事是为了百姓好,这样的人做了官,最后还不是朝廷和百姓得实惠?”
“杨侍郎,你说呢?你觉得该如何办理?”李世民问杨师道。
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关陇士族自然跟山东世族自然尿不到一个壶里。
杨师道连忙点头:“英明无过陛下,长安的百姓,大唐的百姓,都是天子的臣民,不管是世家子弟为官,还是寒门子弟为官,只要是好官,受惠的都是陛下的子民。魏侍中所虑者,是担心奸滑之徒以为找到了幸进的门路,一味的逢迎媚上,坏了朝堂风气,臣认为,魏侍中也是一片公心。”
杨师道的回答很圆滑,既奉承了皇帝以天下为家的公正性和无比英明,支持了皇帝的决定,又肯定了魏征出发点的至公无私,居心正大。
两头都肯定,两头都卖好。
这是一个让三方都满意的回答。
李世民对杨师道回答很满意,没有皇帝是不喜欢臣子称颂自己英明伟大的。
魏征对杨师道的回答也很满意,虽然自己的观点没有被采纳,但杨师道肯定了自己的出发点,肯定了自己出于公心。
杨师道对自己的回答也很满意,能在短时间想到两边都满意的回答,杨师道觉得自己又进步了……距离侍中的位子又进了一步了。
这确实是个多赢的局面。
唯一没赢的,可能就是崔家那两个倒霉蛋。
屁股决定脑袋,魏征身为宰相,要考虑杜绝投机取巧之徒的幸进之路,否则以后钻空子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是他分内之事。
对大唐皇帝李世民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他考虑的是,要让他的子民全都吃饱穿暖。
反正粮食是世家大族出的,朝廷没出一个钱,得实惠的是自己的百姓。
百姓只要吃饱了,不仅不会造反,反而会念着皇帝的好,称颂皇帝陛下治国有方,选拔重用的臣子都是爱民如子的正人君子,然后就会更加敬仰他们无比英明的君王。
两人都没错,只是出发点不同。
魏征突然看到,马周的嘴角微微扬起,魏征的眉头陡然一挑,一个念头突然在他脑中闪过。
崔摄崔挹两个倒霉蛋,有没有可能是马周故意放进录取名单里的,故意给皇帝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