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重新回到大帐,杨明赐了吕布一座,接着便聊了起来。
“奉先如此骁勇,此前又怎会投军无门?”杨明望着吕布问道,就算吕布是真的情商不高,但也不至于不用。
“哎!”吕布此时一声长叹,“只因我出身寒微,皆是些势利小人!”
说到后面,竟不由咬牙切齿。
“据我所知,吕氏起于并州?”杨明对边郡的世家了解有限,他所知并州在春秋时就是“吕人故地”。
“司马有所不知,我这一族并非本地居民,乃是先前定居琅琊,后迁入九原,族人大多死于战乱,我此时不过一介武人。”吕布说到这时不自觉地下移目光。
东汉出身太过关键,世家子弟把控政治资源,寒门子弟毫无升迁路径,也难怪吕布聊到出身会是这般反应。
“这样,公明麾下尚有一队长职位之缺,若奉先不嫌弃,可暂居之。”杨明开口说道。
让吕布当个普通骑士是不可能的,但也不可能一来就委以重任,不然此前公平之举荡然无存。
所以以他今日营外与徐晃比试表现,屈居徐晃之下为队长最为合适。
且从吕布反应来看,他对徐晃心悦诚服,徐晃又善于治军,在他帐下也最为稳妥。
吕布此时却似乎在犹豫,许久才开口问道:“不知公明兄现为何职?”
“我为司马帐下屯长,司马所领别部为精兵,仅有五百余骑。”徐晃心思缜密,即是回答,也是点醒。
吕布脸上瞬间换成笑脸,接着起身向杨明跪谢。
“公明,你先领奉先去熟悉状况,如有需要,可先为其配一副手。”杨明示意其起身后,又转头对徐晃叮嘱道。
一是吕布性格感人,二是明日便出征,确有此需要。
待徐晃领着吕布出去后,杨明内心也是颇为感慨。
一个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由出生决定,简单的交流便能感觉出吕布非常在意出身,也极其想摆脱这种出身,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急功近利之人。
所以他原本只是基于史实的判断,也和此时的感觉不谋而合。
这种人顺风能用,逆风久了恐怕就要“茅塞顿开、拨云见日”。
好在此战打的是鲜卑,是胡人,倒是不必担心这个,反倒是突然加入如此勇猛一人,会是一大助力。
翌日五更,号角连营,全军起床洗漱,起锅造饭。
待吃完早饭,杨明召集众人宣布命令之后,便带足干粮,率先拔营。
和单独行军时不同,那两千役夫不再跟随,而是与其他役夫一起押送大军粮草在后,由专门军队保护。
杨明所领别部,北上至荒干水,接着便顺河转入红螺谷。
因全是骑兵,他们行军速度极快,除了派斥候往前侦查,也会派出骑兵与后面主力队伍保持联系。
往前行十里,他们与身后主力便已拉开二里。
再往前二十里,距离便已是五里。
这速度虽不及急行军,但也超出正常行军。
途中在荒干水处稍作歇息,接着便一口气行进至约八十里处。
此时山谷出现了一个大的右转弯,阴山和蛮汉山的山势至此都出现大幅下滑。
按照徐晃先前所探,过了那个弯,再有一里便能到岔路口。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就在此时,杨明抬头忽然看到一只鹰出现在远处空中。
那鹰展翅应有丈宽,在他们头顶盘旋一阵后便往回飞去。
杨明身旁一个亲卫纵马上前:“司马,是海东青,鲜卑人要来了。”
所谓海东青,便是胡人用于侦查之猎鹰。
杨明伸手示意停止行军。
霎时间全军止蹄,尘土飞扬。
杨明在飞速思考。
鲜卑人有反应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河套胡汉杂居,除汉人外还有匈奴人、乌桓人,甚至鲜卑人,想要不被鲜卑发现也难。
只是没想到他们会来的如此之迅速,要知道他之所以以超常规速度行军,就是为了避开和鲜卑接战。
计划还未开始便遭遇意外,如今他面临关键抉择。
是领军回去与大部队汇合,还是消灭鲜卑部队后继续转入阴山。
前者稳妥,后者冒险,因为不知对方鲜卑部队的数量,若是主力,接触后想再脱离便是难事。
但以他知道的历史,与鲜卑交战后会十不存一,且主帅为田晏,他们存一都难。
没有太多思考时间,他调转缰绳,手按腰刀。
此刻他心脏加速,初上战场如何能淡定,只是他身为主帅,不能露出丝毫怯意。
“吴匡、郑浑听令!”
二人闻言提缰出列。
“你二人领各自骑兵为左右翼,迂回牵制。”
“唯!”
“其余人随我将旗而动,锥形列阵。”
“唯!”
富贵险中求,勇者方无敌!
随着杨明排兵布阵,五百余骑均动了起来。
所谓锥形阵,便是骑兵常用冲锋阵型,形似锥形而得名。
不多时,阵型已成。
阵最前方,便是杨明及所领五十亲兵。
只见杨明此时头戴红缨兜鍪,着玄铁扎甲,手持一柘木槊,槊长一丈八寸,槊首长三尺,两侧开刃,刃泛寒光,下挂一红缨,迎风猎猎。
此时别部多数军士面露紧张之色,但望见当先杨明,想起带领他们乃当街弑杀王甫之人,紧张情绪又消散大半。
远处尘土漫天,鲜卑骑兵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