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并不是朱由校招回京中的,而是大行皇帝。
他老人家在驾崩前十天,就下秘旨到浙江,把正在丁忧的温体仁秘密运回京城,秘而不宣。
经手人是王安,在两天前才禀报他,说温体仁在大内多日,并将一封大行皇帝的密信交到他手。
信中只是寥寥两页,但信息量很大,将杨涟,韩爌、左光斗等江浙交往密切之人,定为东林党。
并且说自己入主大宝之后,就重疾缠身,是事出有因。
大行皇帝曾经跟韩爌等浙江出身的内阁官员,曾经秘密商议要整顿海务。
可秘会的第二天,膳房饮食大变,菜肴都是辛辣刺激之物,食上几日,龙体便日渐衰弱。
信中一再告诫,说浙江出身的官吏,不能信,也不能用,还说温体仁就是解决东林朋党的关键。
朱由校看完信之后,并没有立刻去见温体仁,而是让魏朝将人秘密运到春城园角落中的文档馆。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需要先试试火候,试试成色,才能确定温体仁是不是解决浙江朋党的关键钥匙。
所以,朱由校下了个条子,问他如何解决,科举被浙江人把持的弊端。
据魏朝回来禀报,说这温体仁的确是大才,思考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想出了群鱼食饵的阳谋。
太祖设立南北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抬高南方的读书人,贬低北方的世家大族。
对于天子,对于皇家,天下第一重要的是江山社稷。
但哪有不变的王朝?哪有百代君王?
而科举的第一要义,既不是选材,也不是化于天下。
是牢笼治世,让天下的聪明人全都进到八股文的牢笼里,让他们钻研章句,白首穷经。
既然是安抚各地,那就群鱼食饵,各省各地都有读书士子金榜题名,岂不美哉!
东林书院这帮聒噪清流们,能在朝局内声势浩大,违抗圣意,不就是仗着三甲中试者,多是江南富裕之地,人多势众。
现在从源头掐死,浙江一次科举最多只能出三人,即便是抱团取暖,三人也成不了气候。
大明朝结党,几乎都是按照地理划分,无一例外。
台面上火烧的再旺,没有干柴供应,也是无以为续。
朱由校也是采纳此策,在御书房内上演了一出闹剧,让同样痛恨东林清流的方从哲好放开心里包袱,下手处理。
初步考验,温体仁圆满通过,朱由校就要华丽登场,不然会寒了忠臣的心,来见见这个天生坏种。
“微臣谢过圣上。”
温体仁掂量了一下纸包,发现里面的酱牛肉最少有两斤,够自己吃上五六天。
朱由校随意点点头,让温体仁别客气,轻轻地摇晃着躺椅,享受一下悠闲的时光。
“爱卿真是悠闲,这件事办的不错,要朕如何答谢爱卿?”
这样一问,温体仁也有点犯难了,他的需求很简单,那就是当上首辅大学士。
可自己资历不够,还在守孝期,就算是圣上强行任命,也会被内阁中的其他人挤兑走。
况且圣上还不属意他,传召叶向高进京替换方从哲的意图,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