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下海经商的潮流还不流行,所以陈光耀提了一句,赵铁成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
不过陈光耀可不避讳,直接了当的问道。
“赵叔,你身边有没有朋友去沿海打工的?”
“沿海打工?”赵铁成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深海特区三年前已经建设,所以不少生意人、企业家也在沿海有布局。
在这个年头去沿海打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般能去的人都是单位开出介绍信,本身家里就是城镇职工才能过去。
一般的农村人想去打工都没路子。
真正大规模的农民打工热潮,还得在九十年代以后。
陈光耀的问题,正好算是问对了人。
赵铁成本身的心思比较活络,所以他正好认识几个朋友是去沿海支援建设的工人。
陈光耀一听这消息,赶忙道。
“赵叔,你那朋友是干什么的?”
“他是电焊工,以前是造船厂的,现在好像是在特区的码头上班。”
“码头?那可是好地方啊。”
“好地方?”赵铁成笑了笑,“什么好地方,船厂和码头不也一样吗?都是一个单位的。”
陈光耀可没心思听他聊电焊工的事,赶忙转过话题道。
“赵叔,这么好的人脉你怎么不用啊?听说沿海有许多服装工厂,你让你朋友帮忙批发服装过来卖不行吗?”
“批发服装?”赵铁成闻言,说出了一句让陈光耀哑口无言的话,“批发服装是什么意思?”
其实也不怪赵铁成如此木讷,毕竟在他这种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对于服装的需求还是偏向于小农经济的自制。
他们这一代人,想要穿新衣服,一般不是去买现成的,而是去供销社买布,自己在家里缝补出新的衣服。
这也是缝纫机能成为结婚成家必备的“三转一响”的原因。
对于赵铁成而言,一些基础的服装,他们自己都会做。
少部分比较时髦的洋装,实在是做不出来的,就去商场的专营店购买。
所以服装批发这个概念,他压根就不懂。
陈光耀问明白了他说这话的原因,这才反应过来又耐心的给他解释了一番。
本来以为这种简单的生意逻辑,赵铁成应该是一听就懂,岂料赵铁成竟然又抛出了一个难题。
“好吧,就算你说的有模有样的,这事儿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我们就一普通的工人,你要批发这么多的服装回来,都不说在哪儿卖,就说你这些衣服怎么运回来都是一件难题。难不成你还要包辆东风车专门开过去?”
“暂时不用车,直接背就行了。”
“背?”
“就是拿口袋直接去背,背个一两百件回来也有得赚。”
“谁跟你说有得赚的?不都是一个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