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还是第一次听别人敢在他面前直接谈论当今圣上,毛骧更是手按刀把,随时准备抽刀见血。
不过朱标倒是觉得林然的说法虽然新奇,却也有其独到大的看法,举杯示意林然接着讲下去。
早就已经准备的一番话,就看眼前之人认不认同了。
“煮粥讲究火候,那是当今圣上和太子要操心的事情,今天我就不过多评论。”
“今天咱就来讲讲这一锅粥。”
林然又自倒自饮了一杯,接着道;
“一个文人,就相当于其中的一粒米,圣上将天下读书人全部汇聚,虽然经过洗涮,淘汰掉了一些其中坏的,可却是无法筛除干净。”
‘你我都知道,如果要让一碗粥煮出来好喝,火候至关重要,可是其中的每一粒米也很重要。’
“所以我说天下文人是一锅粥,而我,只是在讽刺那些已经发了霉,生了虫的,不想让他们坏了一锅鲜美的粥的味道。”
“试想下,如果当今圣上,辛辛苦苦掌握火候,费尽心思熬出了一碗粥,一尝才发现,粥是变味的。”
“那你说皇上是会一碗粥都直接扔掉,还是在已经粘稠的粥中仔细挑选究竟哪粒米影响了味道?”
不用林然接着说下去,朱标已经知道了朱元璋的选择。
毕竟他和朱元璋是父子,而且每日相处,对于朱元璋的性格他太了解不过。
确实,在明朝还未建立,乃至刚建立的几年,皇上对待文人那是求贤若渴,以礼相待。
可是随着日久,朱标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他对文人的提防和不屑。
这种感觉日益加深。
即使是自己的老师,大明朝有名的大儒,宋濂,皇上都曾批评过他做不了实事。
当初刘伯温也是黯然归隐青田。
想到这里,朱标情不自禁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那你说,该如何将这米完全洗净,在下锅,煮出来的粥才不会影响味道?”
“米粒繁多,不可能一粒粒去挑选,那样岂不是会饿死?”
朱标点头,如今治理天下,离不开文人。
“如果要想洗净,那就要把米多放在水里淘几次,如果还不放心,那就严格把控出米的地方,在刚变成大米之时,就要保证他的质量。”
朱标略有所思。
当初为什么废除科举,其中原因,朱元璋到是对他说过,经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远远不是朱元璋想要的人才。
只会读书,五谷不分,不通世事,所以皇上才又取消了科举。
可是朝廷比毕竟是需要人才的,。
没有了科举,选拔人才更是杂乱,许多人鱼目混珠,这也是目前目前急需改变的现状。
不过刚才的话,虽然林然没有明说,朱标却是已经听明白了。
此人虽不知是真醉还是假醉,不过确实是有大才之人,三言两语,就指出了目前朝廷所处的困境。
不过凤阳县他肯定是不能呆了,即使自己愿意,恐怕父皇也不愿意。
如今只有把他带回应天,这样,父皇恐怕才会安心。
想到这,朱标举起酒杯道;
“小先生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今日既然同桌相饮,我再次相邀小先生前去应天,不知道小先生可否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