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属下不敢忘怀教主的话,必定严格执行。”
王真挥挥手。说:“那就先回去吧,我还至少有两年半要待在少林。你们不必着急。”
目送二人远去,王真转身回到洞中打坐,留下三渡面色沉重的站在外面。
三渡也不太清楚王真的来历,空闻只和他们说过王真在武当山上,一拳打败空智的事,此刻看来,这位青年人,居然不是武当的人,而是自成势力。
而且教主一词,让他们有些不好的联想,总是想到魔教教主阳顶天。
三年过去了,空闻没有特意去提醒王真时间到了,三渡自然也没有提醒,远在千里的明教众人也有想来再找的,但又怕教主有什么特殊计划,就不曾前来。
又三年过去了,少林仿佛忘了后山还有王真这一号人,三渡也仿佛习惯了住在这里,而不是为了监视王真。
明教陷入了麻烦,一者,元朝廷加强了对明教的针对。二者,天下灾荒不断,盗匪四起,无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自从王真从昆仑山离开,明教的行动已经从支持起义行动,逐渐侧重于传教于苦难百姓。
这是学自张角的黄巾道,明教修改教义,迎合广大苦难的底层人民,向他们提出“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景,那个世界人们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人都能得到安定美好的生活。
这种理论毫无疑问的风靡起来,不仅在底层,甚至一些中层知识分子也会向往,舍弃了家业入教,投入了创造大同世界的愿景中。
更多的野心家也从其中看到了机会,有趁机借起义之名造反的,有想要劫掠财富的,趁机对明教发起冲击。
依靠王真在临安时的举动,临安知州提出一个主张:“上结权臣,下安百姓”。
此言一出,明教中几位管事的一商量,觉得也是好主意,便用奢侈品去打通关窍,买通汝阳王的政敌,攻击他针对明教的行为“夸疥癣之病为大患,而辄动刀兵,意为借寇自重,以图不轨也。”
元顺帝本来就有一个强势的太师巴延,让他非常忌惮。这句话说到他心缝里,让他把汝阳王也疑虑上了,经常掣肘其行动,由此,给明教很大的喘息机会。
武当山上,一个眉目分明,有些清秀的少年正从房间中出来。这人身穿青色长袍,神采飞扬,自有一股少年人蓬勃的朝气。
少年迈步走向紫霄宫,途中正好碰到了宋青书,便行礼说到:“见过宋师兄。”
宋青书一身道袍,面容恬静,微笑着问:“无忌师弟有什么事吗?”
张无忌一拱手说:“太师傅在紫霄宫中吗?”
宋青书思考一下,说:“好像不在,你要不先去看看,我也记不清了。”
张无忌谢过师兄,一路上许多人都和他打招呼,他也一一回应了。
找了一圈,张无忌终于找到了张三丰,请安道:“无忌给太师傅请安。”
张三丰笑呵呵的,说:“无忌,找太师傅有什么事情?”
张无忌有些犹豫不决,踌躇了一会儿才说:“太师傅,我想下山。”
张三丰一阵恍然,不知不觉,无忌已经从当年的小毛孩子变得这么大了,看着他,就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的张翠山。
张无忌还以为太师傅不同意自己下山去,有些遗憾,张三丰说道:“想出去也挺好,不过你经验太少,我叫一个人陪你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