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杨秀清来信,对陈城严词切责。
信中称陈城辜负天朝信任,将铜陵视为己有,不遵天朝法令,不向天朝缴粮纳铜。又说陈城私下与洋人联络,放纵洋船肆行长江,意图挟洋自重。
来信言词苛刻,却只有批评,避口不谈惩罚措施。
刘文秀,原本是老洲乡的乡绅地主,曾主动配合当地分田运动,并率族人加入火军。此时他已加入复兴会,成为陈城的重要幕僚,任师参谋部作战科参谋。
刘文秀认为,杨秀清耳目甚多,对火军在铜陵的动向一清二楚。
早不来信,晚不来信,现在却来封没头没尾的批评信。
杨秀清一向不管火军,这封批评信一定另有用意。以他色厉内荏的特点,加之北伐西征连连失利,杨秀清必定有求于陈城,不是要借武器,就是要借兵。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陈城同意刘文秀的看法。反正火军已练成八千人马,又在紧锣密鼓修建枪炮厂,不必再惧怕杨秀清。
刘文秀代陈城回信,对杨秀清来信中指责的事项一一辩解。刘文秀文笔通畅,语气恳切而不失尊重,逻辑清晰而有理有节。
回信后连续十来天,天京那边并无回音。看来,杨秀清可能是偶然想到了火军,借机敲打陈城。
3月中旬,杨秀清的回信姗姗来迟。信中一一驳斥刘文秀的辩解,最后要求火军出兵,援助太平军西征。
回信末尾说,火军托寄太平天国名下,东王命火军守铜陵。火军得以在铜陵立足,火星人能够延续血脉,谅火军必能感戴东王恩情,举兵以助天兵西征。若不遵东王调令,天国将视火军同清妖,必举大军而灭之。望火军好自为之,务必在三日内完成准备,拔营西向。
狼,还是来了。
刘文秀看过信后大惊失色,他建议陈城满足东王要求,派出一支偏师参加太平军西征。铜陵是火军根本,必须留下主力固守。
陈城有些举棋不动。从内心里,陈城只想保存实力,不愿参与太平军与湘军的混战。但看杨秀清的语气,似乎必**军出师。
若与杨秀清翻脸,以太平军百战之师,火军即便要与其一战,也必会损失惨重。
在执行局会议上,大家也是意见不一。荷田和何兆武主张固守铜陵,最多选择一支偏师支援太平军。黄宇、王韬、李想则主张率主力西征,在战斗中壮大火军,招募新兵,扩大地盘。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陈城偏向于后者,但仍在犹豫。只能先令黄宇的一团、王韬的二团、李想的三团做好出征准备,令其他部队加强警备。
次日早上,斥候来报,说太平军大军乘水师战船自天京逆流而上,足足有两千条战船,昼夜不息驶往上游。又有两路陆军沿着长江向西行军。不用说,这必是西征军的援军。
南路军已行至繁昌,带兵将为国宗石凤魁。这石凤魁乃是翼王石达开的堂兄,身份非一般将官可比。
北路军马不停蹄往西赶路,带兵将为殿左二十七指挥曾天诰。他是太平军大将曾天养的弟弟,预备前往安徽战场。
援军主帅是国宗韦俊,北王韦昌辉的弟弟。韦俊不像石凤魁这种草包,能攻善守,是众多国宗中不可多得的战将。
尽管军情紧急,但石凤魁依然在铜陵东郊鲇鱼山扎营,率领五百亲兵拜访火军。
名为拜访,实则逼师。石凤魁的亲兵荷枪实弹,杀气腾腾朝铜陵县城奔来。
陈城的火军也有七八千人马,又有自动步枪等先进武器。石凤魁敢深入虎穴,确实很有胆量。
一见面,石凤魁开门见山,问陈城何时拔营。
来者不善,陈城只好以粮草不足、兵力空虚搪塞。
石凤魁说:“外面都传言火军枪炮先进,士卒个个以一当十。听陈大人一席话,才知道火军不过徒有其表。铜陵地位重要,是火军西进的重要通道。既然火军虚弱,还请陈大人让出铜陵县城,方便火军西征罢。”
此言一出,大家怒目以对。
王韬说:“石大人这话,是玩笑话,还是正经话?是自己的话,还是东王的话?”
石凤魁看到王韬身上的步枪,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血滴子”,胆子一下子缩了回去。
他赶忙解释道:“玩笑话,当然是我自己的玩笑话。”
看到陈城等人的神色有些缓和,石凤魁闪着狡黠的眼睛说道:“不过呢,东王的信想必你们已经收到了。我不过是个跑腿的,过来问陈大人何时起营,好向韦大人回话。”
陈城问他:“韦大人也在铜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