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五年四月二十六,通州运河码头上,停靠着六艘官船,最前面的那艘官船上挂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镇国将军朱”。
中间最大那艘官船的船舱里,朱见深身穿一套青绿色箭衣,头戴大帽,脚蹬鹿皮靴,坐在座椅上。
旁边坐着酆化雨、李东阳。
“李神童,你不在顺天府学好好学习,跟着我乱跑什么?”朱见深嫌弃地说道。
李东阳笑嘻嘻地说道:“顺天府学那几位夫子,学识哪有酆师傅高深,跟在他身边一年,学生就胜过读十年书。再说...”
“皇上把石渠和约斋两位先生派在殿下身边,我更要来了。”
“王恕和马文升都是进士出身,文章闻名天下,又善理事务,东阳跟着他们学习,确实胜过在顺天府学。”
酆化雨笑着答道。
“顺便你了,反正你老豆交了伙食费,签了生死自负契约。”朱见深懒得理他了,隔着窗户问道,“表兄和舅舅来了没有。”
“殿下...”
“叫将军,现在我是镇国将军,不是沂王了。”
“是将军,”方义连忙改口,“钱大人来了,正在安置行李,过会就来见礼。周大人还没见踪影。”
朱见深跟着祖母去南宫城见过父皇、嫡母和生母,告知被“贬”广州一事。钱氏和周氏都十分担心,叫人传出话来,叮嘱娘家人跟随朱见深南下,一路好生照顾。
等了一会,钱雄过来了,他才十四岁*,是钱氏二兄钱钟之子,长得敦敦壮壮,看着十分地憨厚。
钱氏的两位兄长钱钦和钱钟同在土木堡身陨。钱钦无子,钱雄现在是钱家的独苗,居然愿意跟随朱见深踏上凶吉未卜的南下之路,这让他心中十分感动。
“表兄,”朱见深连忙上前见礼,“南下广州,千山万水,怎敢劳烦你一路伴随?”
“殿下,”
“表兄,我现在只是镇国将军。”
钱雄笑了。
“将军,姑母交待我说,我们亲如一家,越是危难之际,家人更要互相扶持。而且姑母也说了,酆老夫子、易先生,以及石渠和约斋两位先生,都是旷世英才,能跟在身边,学得些皮毛,也受用一生了。”
钱门家学丰淳,就算遇到大劫,也能延续百世,香火不绝啊。
朱见深拉着钱雄介绍:“来见过酆先生。”
“见过酆先生。”
“这位是顺天府学诸生,北直隶神童李东阳,也是我的同窗好友。”
“见过李贤弟。”
“见过钱兄。”
“易先生去请石渠和约斋两位先生了,马上就到开船启程的吉时,我们先聚一聚,互相见见面。”
“好的好的,在下急切地向见到石渠和约斋两位先生。”
很快,王恕和马文升被请到。
王恕三十多岁,国字脸,眉浓如山、眼亮如星,三绺髭髯,长得非常雄壮。往那里一站,犹如寺庙的降魔韦陀像,不怒而威。
马文升二十多岁,长脸,眉淡眼细,但格外有神。下巴一绺山羊胡。身形挺拔,就是有点清瘦。
“石渠先生,约斋先生...”朱见深给大家做了一番介绍,互相见礼后,请大家坐下。
“马上就要开船启程,咱们先聚一聚,互相见个面,熟悉熟悉。此次南下广州,路途遥远,也不会太平,为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我先做下安排。”
朱见深不客气地说道:“石渠和约斋两位先生,你们虽然是朝廷命官,但是内阁奉皇上上谕说的明明白白,两位是在下的属官。虽然委屈两位大才,但是既然大家同在一艘船上,就得同舟共济。”
“王恕,请为长史,为佐官之长。随行内外事务,由你处置。”
“马文升,请为从事中郎,对外联络,往来书信,由你处置。”
“易千军,请为司马,随行警戒由你负责,京营调拨的三百名军校,由你统辖。”
“钱雄为校尉,方义为军侯,各领十人,轮流负责宿卫和刺奸。”
“李东阳、李芳,为掾属,掌机密文字。”
“酆先生请为内史,宿内之事,请你负责。黄门和宫女,都请你帮忙看护。”
“这些官职,都是私设,不是朝廷官轶,当不得真,只是为了明晰各人的职责权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