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世群卡着饭点回到家,进门的那一刻,立刻感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蒻有若无的杀气。
这气氛有点不对劲儿……
看到陶桃闷闷不乐的模样,他就知道娘俩儿肯定又双叒叕拌嘴了。
“又怎么了?”背着女儿,陶世群悄悄地问正在煮饺子的赵兰芝。
“没什么。”赵兰芝觉得还是不要告诉陶世群实情,“你闺女懒呗,和你一模一样,一到干活的时候,就没影儿了。”
陶世群:“……。”
老子真傻,就不该这个时候往她跟前凑,平白惹了一身骚!
一连两天,陶桃都在和赵兰芝冷战。
尽管她好几次想跟赵兰芝说话,但心里的那点小骄傲又让她放不下面子。
傍晚一家三口人正在天井里吃晚饭,钉在墙上的广播喇叭准时响起了“东方红”旋律。
早在60年代,曲成就实现了户户通广播喇叭。
普通的喇叭发声需要用电,但那时候电力紧张,绝大部分农村都没有通电,所以就出现了一种压电扬声器。
这种扬声器不需要磁铁、线圈等部件,只需要用一块特殊材料薄片和一张纸盆就可以了。
当讯号沿着线路输送过来后,不需电力驱动音圈振动,电讯号就能利用压电效应带动薄片振动,从而推动空气发出声响。
即使在有线广播线路比较长,电压比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喇叭仍可以传送比较清晰的声音,这对普及农村的广播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至于农村“大喇叭”,那还要再等个十几年甚至二十年才会普及,因为大喇叭是需要电的,只有农村通电后,才能使用。
这种有线广播喇叭里的声音是各县广播站统一播送的,各乡镇设一个扩音转播站,相当于电力输送的变电站,起到将衰减的广播信号放大的作用,这样传播入户的声音都是响亮而又清晰的。
广播内容很杂,必备节目是转播中广台新闻,还有一些娱乐节目,比如戏曲、相声、评书、广播剧、歌曲,以及农业科普节目。
广播每天早中晚各播一次,每次开播前都会播放“东方红”。
每次两到三个小时不等,风雨不辍,从不间断。
每天收听广播成为农村老百姓的一种习惯,而且由于手表、闹钟还是稀罕物,久而久之,村民们都把“大喇叭”当成报时工具了。
早上喇叭里“东方红”旋律响起的时候,父母就会催着孩子去上学。
中午喇叭里“东方红”旋律响起的时候,就到了下课时间。
晚上喇叭里“东方红”旋律响起的时候,就会有村民对还在疯玩的小朋友说:喇叭都响了,还不赶紧滚回家吃饭去!
广播小喇叭结构简单,也不贵,一般都将这种喇叭往自家堂屋的墙壁上一挂了事。
讲究一些的家庭会专门做一只涂了油漆的小木箱子,在木箱正面开一个圆孔,并在孔的里面上蒙上花布。
然后把喇叭装进去往墙壁上一挂,摇身一变就成了一只既有装饰效果又实用的“高档音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