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的有人开始下笔,似乎是思索出考官心事。没下笔的也甚是焦灼。
孙招远心道:“难道考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乃道家学说,想来天子不是个信道之人,且正规科举大考,一般都考的儒家学说,怎会考道家学说这种出世之言。难不成考的是算术?若是算术,倒也是有可能,想那前朝便将算术也纳入科考算作一题,可是到前朝算术已然在科举中被废止,不再出现,也多半不是。难不成是考忠贞不‘二’,对朝廷对社稷对皇上不能有二心?这也是有可能的,毕竟皇上选进士,乃是要选日后可靠之人,可怎么觉得没有如此简单。”
孙招远思忖半晌,还是毫无头绪,突然脑海里面突然闪出一个念头:“难道这二字,是四书五经中某段的单独一个句子,以此为题,这样天子出题便是有四书五经做支撑,又不容易被人猜到。”
孙招远赶紧在脑海中思索哪部经书有以“二”单独成句的。果然想到了一句出自论语: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鲁哀公问有若:"饥荒之年,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施行彻的税法怎么样?"鲁哀公说:"十分抽二的税法,我还不够用,怎么能用十分抽一的税法呢?"有若回答说:"百姓充足,您怎么还会不充足?如果百姓不充足,您又怎么会充足?"。
这二,便是说赋税过重之事。
孙招远已经想到此题正解,赶紧将答案转成文思,陈述赋税过重对于国家社稷、黎民百姓的危害。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孙招远已将文章写好。跪倒在地,奏道:“启禀圣上,学生已写完答案,奏请交卷。”
炎帝帝甚是吃惊,满殿之人,也皆哗然震惊,不肯相信。
炎帝道:“速速呈上。”
身边主事太监将孙招远的试卷交给了炎帝,炎帝脸由惊转喜,连连点头。
众学子看在眼里,也加紧作答,期望早点交卷,以博炎帝欢心。可这试卷,简直就是天书,不少人直至考试时间终了,也未填一字。最终三百考生,完成考试者不足两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