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在潜心学习了徐光启的各类兵书之后,将自己的感想和见解写在了信中,希望能和徐光启讨论边防和练兵的实事。
现在的赵文可不是是当初刚进京营的小千总了,他现在也是掌管两万大军的一方总兵。
正儿八经的朝廷二品大员。
正经修书一封,徐光启自然是需要看的,但是朝中二品武将结交礼部左侍郎,考虑到影响徐光启都会把信件的内容全部誊抄一份交给鸿胪寺和吏部。
若是以后有人借这件事攻忤于他,他也能从容面对。
这才回信给赵文,开始讨论边防以及练兵之事。
聊了半个月,也算是和赵文熟络了起来,成为了赵文的笔友,徐光启对于赵文办实事,经世致用的观点大为赞同。
对于赵文所提出的希望徐光启能教授一些火器制造的技艺,徐光启也不藏着掖着,将自己这些年来所书写的如何制造各类火器的藏书让人誊抄了一份,连同回信一同寄给了赵文。
这正是赵文所需要的,赵文大喜过望,立马回信一封,表达了北洋军对徐光启牌火器技术的感谢。
徐光启这人行,能处。
赵文在心里面对徐光启的慷慨大方打了个满分。
眼下对于军械所的建立已经已经成功了一半,光有徐光启的理论基础可不太行,还得有工匠来干活才行。
只不过李武目前还没有带着工匠们回来,距离李武的上一封汇报信已经过去了三天。
李武光是在天津和京师两个地方就已经招揽到工匠一百三十余人,接下来的目的地就是山东的卫所。
大明的地方卫所之中也是有着自己的工匠制造军械的,而李武正是要去那些卫所之中撬那些卫所长官的墙角。
现在就先祝李武好运吧。
“时间到了,该上课了。”
没错,现在到了赵文给教育团上课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选拔之后,整个教育团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两百余人。
成绩优异的士卒们同样进入了教育团之中接受赵文的教育。
连同原来的学子们,接受成为一名军官所必须的教育。
从价值观塑造到军事理论学习,赵文在打造一支完全效忠于他的军官团。
还真是谢谢皇上的饷银了,不过我赵文都在大明旗下和清军作战了,我带的军队还能效忠于大明吗?
怎么好事都让你崇祯帝给占全了,那是断然不行的,而且要是没了军权,那我赵文还不是被你崇祯帝随便拿捏的小人物了吗。
这次的课程是讲解特定军事名词,既然要培养一支效率至上的军官团队,那就必须做到全军标准化。
从穿戴的甲胄,到手持的火铳,火药要装多少,全部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这也是为了炮兵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毕竟想要打炮打的准,不可能永远都靠沈安的感觉。
什么样的环境下该用什么样的炮,什么样的角度才能打得准,这些都是炮兵军官的必备课程。
但是赵文已经让指挥炮兵经验丰富的沈安开始编写如何操练火炮的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