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朱高炽的宏图
武英殿。
武英门。
朱高炽在平台上眺望,下方是皇城内河,三座拱桥,然后是空旷的广场,广场对面是建筑群,六科廊,官员们在里面办公。
与文华殿不同,朱高炽还是太子的时候,在文华殿经过了数次的修葺,建立了花园公园,甚至修建了公车系统,武英殿当初因为是朱棣办公的地方,朱棣并不太喜欢这些,所以大致上保持了原貌,只有小部分的修改。
可能是因为年龄大了,准确的说是身体的原因吧,朱高炽又开始喜欢上了安静。
皇宫事务局修整武英殿的工程计划中止了。
虽然不如文华殿日常事务功能方面,但是保留了皇家的庄严气象,倒也是别具一格。
历史上的朱高炽四十五岁病逝,如今已经四十九岁,马上要到知天命的年龄,自己过得倒也划算了,朱高炽嘴角忍不住翘起。
自己为中华文明的复兴,付出了大功劳吧。
朱高炽忍不住想道。
如果追求世界文明和公平正义,英国人需要赔偿,道歉,并退出这些他们入侵的土地,归还给世界的百姓,由各国人口比率来分配这些土地作为补偿。
就算是按照四点二亿人口的说法,大明当今的人口已经高达了一亿九千余万。
当然,随着大明人口的增加,世界人口数量必然也增加了,但是可以深信的是,世界上两个人里,接近一个人就是大明人。
自身生育人口,收复交趾吸收的人口,还有国外吸收的少部分工匠、学者等群体,导致大明在永乐一朝,人口突飞猛进。
这又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建筑的道理。
乃至于高丽女佣,倭国女佣等吸收,因为高丽和倭国的“枯竭”,也大大渐少了数量。
可惜世界的真理是建立在大炮之上的。
那么随着大明的持续富强,经济长期发达,底蕴雄厚的文明底子下,像曹端与陶鏴这样的思想家会越来越多,这也是必然的事物发展现象。
十五世纪初期,也就是永乐朝,官方数据是接近七千万,但是这个说法许多学者是否认的,因为明朝数据很不准确,并且隐户以及军户的统计等都很复杂。
可是人口增长的速度,比较前些年已经开始“放缓”,主要是外来吸收人口比率大大渐少,再也没有了像交趾行省这样一下子增加几百万人口的地区。
十五世纪初期,根据多种说法提供的数据,世界上的人口大概在两点五亿到四点二亿之间。
他们是入侵者,但是因为实力强大,没有人敢提出反对。
后世英国人侵占了美洲,澳洲等土地,在这些地方上建立了国家,施行了种族灭绝,获得了极少的人口占据了极大的土地,这是不公平的。
所以人均资源丰富的强盗们,仍然主导了世界的秩序,并不是因为他们文明,而是因为他们靠着资源丰富所以富强。
社会的总体道德,必然是建立在物资满足的基础上的。
如果这些富裕的国家衰败和贫穷了,最先逃离的也是这些人,只不过他们不会再把文明挂在嘴上。
谁的炮火强,谁就能建立世界秩序,自诩为文明。
人们羡慕他们的富强,想要过上他们的生活,却自称自己追求文明。
那些落后贫穷的国家,连肚子都填不饱,却要求他们讲究仁义道德,实在是没有人性,哪怕长期吃不饱饭的人很难具有人性,而那些吃饱饭却对他们冷嘲热讽的人更没有人性。
那么在朱高炽的心里,既然世界上两个人里有一個人是大明人,那么世界上的土地至少一半以上也属于大明人才对。
恢复到了宋朝的水平。
矛盾会越来越多,而经济发展永远是盖住矛盾的缓和手段。
如何保障经济发展呢,人均资源丰富。
简而言之,国土面积越大,人均土地面积越多,或者说掌握的资源越多,那么经济发展越容易,越能长久保持经济发展势头。
现在是十五世纪,大明不需要掌握资源的手段,获得更多的土地才是最好的方式。
英国人才几百万人口,做不到吸收其余种族的底气,所以只能施行种族灭绝,但是大明人不怕,大明人接近两个亿,有包容世界的底蕴。
所以大明可以与世界共同富裕和发展,这是英国人不能提出来,并且十分抗拒的。
朱瞻基看着父亲的背影,眼光里满是崇拜。
第一次巡视大明的时候,年轻的朱瞻基看到各家百姓里大厅悬挂的燕子图,内心的骄傲和崇拜就已经呼之欲出。
在朱瞻基的心里,父亲是最伟大的君主,自己一定不能辜负了父亲,辜负了大好河山,做一名合格的继承者,继续光耀大明。
哪怕这个过程里,有些不合时宜的“蟑螂”,通过前番的打压,朱瞻基已经有了底气,发现了如何对付这些人的方式。
“太子啊。”
“儿臣在。”
朱瞻基上前恭敬的应道。
“权利这个东西,你要明白它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你想要的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才能思考清如何对待权利。”
朱高炽没有强硬的否决儿子。
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朱高炽从来不会强行扭转别人的思想,只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互相的交流。
如果说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那么这不是交流,而是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