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家中父子皆从军者,父留子回,凡家中兄弟皆从军者,兄留弟回。家中独子皆回。驻守超过一年愿回者,可回。”
赖于赵括声泪俱下的表演,以及之前赵王赋予赵括一言二决的权力之下,赵军的撤退并未显得慌乱,部队也按赵括的意思进行了重新编组。
由于长平地区目前还属于赵国,在系统的帮助下,赵括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
这里山地为主,轻步兵、弓箭手极有优势,重步兵在部分特地的条件下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唯独骑兵,除了较强的机动性之外,鲜少有一锤定音的机会。
战车兵更是难以在这种地形复杂的战场上发挥作用。
还浪费粮草。
赵括干脆只给自己留了二十万将士,一大半是负责后勤的辅兵,剩下的基本都是步兵和弓箭手,战车兵他一个都没要,轻骑兵也只留了不到三千。
要知道,马吃的可比人吃的多得多。
这样一来,粮草起码从只能支撑三个月,变成了能支撑半年以上。
他本来还打算不要轻骑兵的,后面想着轻骑兵最起码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带自己逃走,于是五千轻骑兵就成了他的亲军。
丹河东岸,韩王山下。
“此去救援邯郸,全部依赖从哥儿了。”赵括拉着赵从座下战马的缰绳,脸上的抑郁是谁都能看出来的。
赵从一拱手,说道:“马服子宽心,待我带兵回援,杀退魏狗以后,马上带兵前来助你。”
他这话也只是意思一下而已,毕竟虎符什么的都在赵括那里,负责带兵回去的都是赵括手下的副将。
赵从指挥不动这些军队
赵括本人当然要坚守这里了。
他早就打好算盘了,稳住后方,学着廉颇那样死守不出。
这赵国不是没有粮草嘛,那自己就不要那么多兵,粮草不就够吃了,还给赵国省了一堆青壮年劳动力。
兵少守不住那么多地方怎么办。
那就不要那么多地方了。
千古第一军神说过,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丹河防线那么长,河道总有狭窄的地方,到处都能偷渡,之前廉颇退守丹河防线以后,依靠韩王山和大粮山建立了防御体系。
韩王山是廉颇指挥中心所在的地方,而大粮山则是赵军储备粮草的地方。
韩王山往西就是长平城和大营,后方是长平关,再西方就是悬崖峭壁。
长平关面向秦军的那侧地势险要,但是面向赵国的那侧却是极为平坦,仿佛天造地设的赵国堡垒一般。
从地理的角度看,长平城就像是一个碗,碗有四个缘,西方的峭壁,后方的长平关,东方的韩王山,还有前方的丹河。
对于熟悉地形的将领来说,只要长平关不破,那么长平城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