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废的皇后并不少,毕竟那么多皇帝呢,皇后就更多了。
但无过被废的皇后却不多。
从第一个无过被废的西汉薄皇后到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郭圣通,胡善祥算得上是第三个。
至于唐玄宗的王皇后那样的是属于被嫁祸了,不算在此内。
在封建时代,尤其是儒家盛行的朝代,在明面上你可能就只是想要说一個人的坏话都得先列举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无论是大还是小。
普通人尚且如此,更别提皇后了。
从被选入宫闱成为太孙妃开始,胡善祥就从未犯过任何错误,如果硬要说她有错,那也只能说她一连生了两个女儿,没能给宣德皇帝生下一个嫡长子。
但,这不是过错,最起码到现在为止还不是。
宣德皇帝连三十岁都还没到,正值壮年,正常来说本不是应该为子嗣担心的年纪,这所谓无后的过错自然也扣不到胡善祥的头上。
当然了,这说的是表面上的,真实的情况并不能从一而论。
哪怕,谁都知道宣德皇帝自从被自己的堂弟软禁之后很需要一个嫡长子,但那也不是能够搬到台面上来说的。
所以,人们对宣德皇帝废后一事的实际原因和所谓的内情开始感兴趣,所谓的实情更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宣德皇帝是着急了,因为自己的堂弟实力实在是太过强大,他极有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战胜他堂弟的机会了,所以他只能从礼法上下手。
最起码,有了皇子,再废了无嗣的皇后,这个原本是庶长子的皇子就名正言顺的成了嫡长子。
当年的建文帝不就是这样成了嫡子,并且继承了皇位的吗?
也有人说,宣德皇帝是在趁机发泄。
众所周知,现如今大明的皇后胡善祥和吴王世子朱瞻壑的世子妃胡善淑是亲姐妹,朱瞻基和朱瞻壑他们不仅是堂兄弟,也是连襟。
因为对朱瞻壑的恐惧和厌恶等负面情绪,在加上这层特殊的关系,让宣德皇帝将那些负面情绪都发泄在了皇后胡善祥的身上。
废后,不过是趁着孙贵妃诞下龙子后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实际上是宣德皇帝为了发泄他那打不过自己堂弟,但却又无处发泄的怨恨。
诸如此类的说法有很多,还都是从各种不同的方面分析的,但也有很多不着调,甚至是离谱至极的说法。
有人认为,孙贵妃所诞下的孩子其实并不是皇子,也就是说不是朱瞻基的孩子,而是朱瞻壑的。
毕竟,现如今从皇宫到顺天府乃至整个大明都在吴王一脉的掌控之下,如果真的是宣德皇帝的孩子,那他没有理由能够活到顺利降生。
所以,就有人认为这都是吴王一脉在背后搞鬼,想要借着孙贵妃的肚子,戴着皇子的帽子,实际上却是朱瞻壑的孩子,目的就是为了皇位。
总之,说法很多,有靠谱的,也有不靠谱的,还有离谱的。
但这些,似乎对宫中都没有什么影响。
废后一事,很快就在礼部通过了,这个没啥好说的,毕竟现在整个朝廷中,可能除了皇太后张氏之外,其他的人无论是因为利益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基本都是心向吴王一脉的。
不过,这事儿在张太后那里显然是不可能那么简单就通过的。
养心殿。
面对这么大的事儿,张氏没有去找自己的儿子,因为她知道没有用,而且她现在已经被自己给困住了,她得先说服她自己。
废后,从礼法上是说不通的,因为胡善祥没犯什么错,无过废后,这事儿肯定是要被史官在史书上记一笔的,这对整个朱氏皇族来说都不是好事儿。
但是从心底的想法来说,她又想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她的确是皇太后,她的确是想要让大明吏治清明、国力强盛,她的确是想在百年之后给自己公公和丈夫带去一个大明依旧,甚至是空前强盛的好消息。
但是,她也是一个母亲。
从皇太后的角度出发,从她公公和丈夫所留遗愿的角度出发,她应该将这件事给打回去,让一切维持原状。
但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她应该将那个代表着皇权的大印盖上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儿子,也为自己的孙子求得一线生机。
看着自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张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陷入了长久反复的纠结当中。
但此时,也有人和她的心情恰恰相反。
仁寿宫。
朱瞻坦和朱瞻垐看着自己的父亲,心中有万般疑问。
“行了,别看了。”朱高煦敲了敲桌子。
“自己想,给你们三天时间,想不通再来找我。”
互相对视了一眼,朱瞻坦和朱瞻垐兄弟俩这才转身离开,但他们的表情仍旧是带着浓浓的疑惑。
看着自己两个儿子的背影,朱高煦若有所思。
瞻垐没看出来,这个是肯定的,因为他还没啥经验,里面的弯弯绕绕又多,这是很正常的。
废后一事,看似是一件对朱瞻基有好处的事情,但实际上却也并非如此。
最起码,不全都是这样。
废后,而且还是无过废后,这肯定是会对朱瞻基的名声产生很大影响的,而一个皇帝最忌讳的就是这个。
除此之外,如果朱瞻基真的是想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的身上,那就真的是想瞎了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