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xpaoz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末世灾变:我的熟练度面板 > 第四百五十七章 匈奴斩使!

第四百五十七章 匈奴斩使!

蓝星后世有网络的情况喜爱,如果某个人做的某件事,能够踩中某个敏感点,很可能就在网络上迅速发酵,而这个人也可能因此“一夜暴红”。但是古代没有网络。不但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通讯很不发达。不但通讯不发达,交通也不发达。很多人,就是出个县城都很困难。或许一辈子,他都没有出过县城一次。

一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的人,就是去县城走了一次,这件事都会一直成为他津津乐道的话题,让他回味一生。可是,古代虽然很封闭,但是还是有不少所谓的“网红”,他会迅速地就天下有名。比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样的话,就说明了,在古代确实有非常多的人,他们的名气能够迅速地传遍天下。

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现象。当下网络发达,但是现代人想出名,费尽心机都办不到,而古代交通通讯都不发达,却很容易就出名了。那么,古人究竟是依靠哪些手段出名的呢?

古代官方布告其一,官方的布告。“布告”是一种非常形象的说法,就是把内容写在一块布上,然后四处张贴。这种情况,在古代极为普遍。而这种方式,也很容易让老百姓采信。这就相当于今天的“官微”。很多生活在偏僻地方的老百姓,大约也就是通过这些布告,获知朝廷的信息。官方发布的布告中,可能是一些高中状元的人。但更多的是一些通缉犯,或者是一些罪大恶极要处决的人。这种方式,在近现代还依然存在。某个人要被处决的时候,都会把他的事迹写在布告上,在他的名字上画一个大红叉。

苏东坡雕像其二,知识分子的讲述。古代读书人不是很多。一般的老百姓,对读书人的话,都会很相信。而读书人,实际上就相当于是那时候的媒体记者,他们就担负着传播信息的作用。比如苏东坡当时写诗很出名,而且他的诗名当时就已经名满天下。那时候,只要他写了一首诗,立刻天下人就知道了。比如他在岭南写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有他写的“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样的诗句,立刻就被读书人到处传抄,以至于京城的章惇也知道了。章惇当时心里就想,到了岭南这样的瘴疠地了,你竟然还过得这样逍遥快活,那怎么行!于是,章惇把苏东坡往更加遥远的海南贬谪而去。除了这样的诗文,被知识分子到处传抄以外,一些让一般知识分子兴奋和羡慕的事情,比如某个读书人高中进士,肯定会在知识分子中疯狂传播。前面我们说到的“一举成名天下知”,显然就是羡慕嫉妒的读书人推波助澜的结果。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其三,娱乐场所的传唱。古代最正宗的文学是诗歌。但实际上,诗歌首先是从音乐中来的,中间一段时间脱离了音乐,但最后还是归到音乐之中。《诗经中的诗歌,都是来自于民间的歌词。后来在唐朝的时候,诗歌独立出来,写诗成为读书人最重要表达方式。但是,到了宋代的时候,词出现。元代的时候,曲出现。这样,诗歌又回到了音乐。实际上,回到音乐,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如果只是诗歌,可能只是在有限的知识分子之间交流,很难走进普通老百姓中。普通老百姓很难知道这个诗人。白居易倡导过“新乐府运动”,实际上就是要让诗歌进入普通老百姓中,当然也是为了让诗人在普通老百姓中更有名。但毕竟成效不是很大。而诗歌与音乐结合,通过古代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传唱,因此,诗歌传唱的就更广,诗人的名声就更大。

三国演义之三顾茅庐其四,茶余饭后的演绎。古代的人,要想更出名,其事迹,必须要成为演义传说,才能在民间广为流传。三国人物为什么家喻户晓?就是因为三国人物进入了演义故事之中,这种故事在茶余饭后被多方讲述,各种演绎,因而他们才非常出名。也许在这种演绎中,很多人物,已经与历史上本来的面目不一样。比如杨家将的故事,后世的讲述,早就偏离了最初的情形。但是,正是这种变形,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得更广,杨家将才更出名。如果是讲真三国,讲真杨家将,估计可能他们的故事,早就没人听了。他们的知名度,也没有那么大了。从以上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由于古代通讯不发达,“媒体人”不多。因此,不可能让很多人出名。但是一旦某个人出名了,其传播范围,也是远远高过当下人的。

先秦时期,甚至有人说从夏朝就开始有一种叫“遒人”的官员。这种官员通常的解释是古代帝王派到民间了解人民疾苦的官儿。可他们还有一个使命,就是宣扬“教化”,而这教化中,就包括了最新的政令、精神以及新闻等。

木铎是一种古代的响器,相当于一种手摇铃。铎分金铎和木铎。金铎是战场上用的,可以代替击鼓,而木铎则用于文事。《左传中曾引《尚书中的记载,说每年到初春的时候,遒人就会摇着木铎沿着路而来,他会告诉人们最新的政令和新闻。

遒人和木铎,可算是传媒行业最早的雏形了。

布告和露布

秦汉之时就已经有了“布告”。而且布告主要有种形式。一种信函、公文的方式,比如《史记中记载:“吕氏所立三王……事已布告诸侯……”另一种则是我们熟知地张贴榜文。古代城市都有专门贴布告的“布告处”,什么新政策、新事情、悬赏捉拿等等都在那看。这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户外媒体。

露布其实也是一种布告,最晚在汉朝就有了。它是把事件和政令写在布帛做的小旗子上,比如军事捷报、大赦天下等等,由兵士骑马一边跑一边高举露布,有时还一边大声嚷嚷。

这应该是最早的多媒体,至少也是最早的“车身广告”了。

邸报、小报和小本

邸报最早出现在何时还无定论,但很多人认为西汉时期就有了。西汉时候是郡县制,各郡在首都都有办事处,这些办事处被称为“邸”。这些邸中都有常驻官员,他们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将朝廷的决策、动态以及对本郡县的指示等,写在布帛、竹片上,传递给自己的郡县。这就是最早的邸报。

随着印刷术的出现,邸报也渐渐改为纸张印刷,其内容比原先要增加了许多。而唐时的邸报被认为是我国报纸的开端。从北宋开始,在民间还出现了“小报”,到南宋就颇为普遍。这种“小报”多是由民间制作,内容多是议论时局和政事。

“小本”是元朝时候流行的,印刷精美,也是民间刻印的。主要传播的还是以朝廷消息为主,但增加了很多学术的、科技的包括经济类的内容。小本可以看作是小报的一种延续。

其他还有如刻在木牌上的牌报,印制在旗子上的旗报等,都是以前“露布”的延续。供人骑在马上,一路走一路宣传。而“揭帖”则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宣传单,一印就是一大堆,供人在市集、大路等地的人群中大量散发宣传。

这些都是方式,而对于一个知识份子来说,青楼无疑是消息传播最快最省事的地点。

原因很简单,正所谓才子风流,风流才子,青楼这种寻花问柳之地,正是各个读书人喜爱汇聚之地,在这里有什么消息传遍开来,这些读书人就会第一时间知道。

只有读书人知道了,回去之后才能更快的散播给各地的百姓,进而让这样的消息广为流传。

匈奴斩使的事情无疑足够劲爆,再加上又是李明这个金科状元这么吸引目光的人物主动带动,消息瞬间火爆了。

青楼带动的读书人主动传播,外加官方布告,消息飞快的传遍了天下,引得全天下群雄震怒。

在此之际,朝廷发布讨匈奴檄文,对匈奴正式动兵!(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美漫:我是大BOSS曹琴默穿越如懿传大杀四方快穿:魔尊独宠反派大佬抗战:云龙,我还真比天王老子大在一战世界,觉醒混沌魔法综影视之及时行乐我在亡灵学院造军火综武:我的诸天万界商铺一人之下:三一高徒重生后,哥哥总是坑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