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黄昏时分,几人起来,又吃了点儿东西,便在堂内闲聊。
赵忠问李斯:“李君乃是荀子学生,不知对天下形式如何看?”
“马服子乃是聪明人,在下岂敢献丑?”李斯笑着道,其实这时候的人都是很谦虚的,凡事都以谦虚为主,并且还很讲究礼法,一般跟别人一块儿吃饭的时候,你吃三口就得停下来,别人劝你吃的时候,你才能接着吃,如果没有人劝你接着吃,你就得饿肚子。
王子更惨一点儿,他吃一口,就得停下来等人劝吃,如果没人劝,他也得饿肚子。
文人之间说话也是这样,都是劝说,自己哪怕有意见,也得说自己不想说,等到别人劝你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就像是孙武没有出世之前,打仗都很有礼貌的,敌人的将领如果生病,你得等到他们病好了才能打仗,敌人如果没有准备好兵器什么的,你得等敌人造好兵器之后,才能打他们,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可谓是君子之战,谁若是偷袭了对方,就会被天下人所不耻。
那个时代真的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还得把来使当上宾供着,哪里像后来,斩不斩来使,全凭主将心情,主将如果怒气冲天,还没见来使的面,直接就砍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是人定,这世上只要是人定的规矩,就有办法改变,人都在变,更何况是规矩。
“李君乃荀子学生,博学之人,在下想听听你的见解,就当是朋友之间随便聊天,你尽管说就行了。”
赵忠道。
“好吧,既然是当朋友之间闲聊,那在下就没有什么顾虑了,说的好与不好,大家都听听就行了,莫要当真了。”
李斯接着谦虚。
“嗯,当然,李君尽管说。”
赵括道,他也想见识见识这个稷下学宫,荀子学生的本事,看看稷下学宫的人,是不是都很有学问。
“长平一役之后,秦赵两国兵力都减弱不少,但就客观事实而言,秦国从国力方面,仍然远超赵国,甚至仍然能与六国相抗衡,毕竟秦国自商殃变法之后,已经变成了大国,农业基础十分强大,就这代表着秦国国力仍然充沛,在下断言,秦王长平一役失利之后,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两年之内,秦赵之间,仍然有一场生死较量,到时候就看其他五国帮不帮忙了。”
李斯道。
赵忠觉得李斯分析得跟他的想的差不多,于是接着道:“听李君之言,当下仍然只有六国合纵,才能与秦国抗衡?”
李斯道:“若能合纵自然是更好,只可惜合纵极其困难,六国各有心思,由史以来,向来人心不能长久以齐,现在合纵就更不可能了,若要合纵,必须由一位像苏秦那样的人游说六国才行,但成功的概念也极小。”
“即便是如此,在下也想试一试,不知李君是否愿意与在下,一同去劝说六国呢?”
赵忠觉得拉着李斯去游说六国,或许能得到不一样的效果,李斯是一个很能说的人,历史上李斯一封《谏逐客书》,条理清晰,道理明确,秦王看后,直接就改变了主意,不得不说,这家伙还是很有才的,只不过现在没有特殊的事情,他也施展不出才华。
“在下倒是愿去。”
李斯拱手道,其实李斯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现在也没名气,跟着赵忠走走,能够结识更多的人,像孟尝君,龙阳君,信陵君,平阳君,战国四公子,只要自己能成为他们的食客,自己的才华就有施展之机。
“赵君,在下也想跟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