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大儒境都极少出现。
直至八年前,金笔书圣半部论语出世,一朝封半圣。
盖前六百年之大运,将活在历史中的隆回半圣的文运彻底镇压,撕破文运独揽之大势,才为燕朝文道再续文运。
才有赵元春这样的文道修者,成功吸收更多的文运,突破文道。
隆回半圣独揽文运六百年。
金笔书圣则在为儒道开大运。
二者谁对文道未来的影响力更大,就可想而知了。
但隆回半圣毕竟是燕朝历史上最惊才绝艳的文坛巨匠。
古人比今人声明更高,这是常态。
更何况,属于金笔书圣的时代,才刚刚开端。
隆回半圣在燕朝乃至天下文道界的“粉丝量”相当高,在座就有不少儒生以隆回半圣作为目标,也想独揽百年文运封圣。
那是何等的威风啊!
尘封一百余年,今日,隆回遗书,三千字书帖终于现世!
赵元春神情肃穆,饱含着对百年文宝的钦慕与敬畏,手上动作一刻未停,将整个三千字书帖展开在众人面前。
蓦地里,宛若银瓶乍破水浆迸,平地起惊雷。
圣人显像寸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烫金大字,浮现在浮碑谷的上空,与高耸入云的大浮碑交相辉映。
远来文气文运,皆被这满天金影囊括其中。
赵元春声音浑厚,鸣如洪钟:“请见隆回半圣三千字书帖!今日为后人扩文道、增文运,众生且观!”
儒生们群体瞪大眼睛,不肯错过这一幕,手上、心中都在对着天地间的金字不断写画、临摹,意图将整个三千字书帖完全在心中临摹一篇。
对于这些还未入境,或者至多只有八九品的儒生来说……
莫说是记录全篇,只要将其中的几十字,铭刻入心碑之内,都将受益终身!
长亭内。
一众客卿肃然起敬,躬身施礼。
以吴怀弯腰幅度最甚。
魏冬水也在恭敬行礼……
只有游烽一人淡淡看去,毫无表示,似与周围格格不入。
也似乎对这四品文宝完全不感兴趣。
金影显现,大道启行。
一炷香后。
六十儒生中已有近半儒生坐倒在蒲团上,仅在心碑铭刻不足十字,便觉头晕目眩,不敢再贪心。
将方才铭刻的金字在心中反复铭刻,加深印象,不敢再看虚空金影。
又是两炷香后。
在场儒生还能站着临摹三千字书帖的,仅剩下寥寥几人。
剩下的诸儒生,都在闭目沉思、反复深究文中之千万大意。
再盏茶功夫后。
站立者仅剩两人,其中一人已然面如金纸、气喘如牛,但还在贪婪留恋在漫天金字中不可自拔。
赵元春淡淡审视,眼神一顿。
“止!”
金口已开,那人顿时停止临摹,也摇晃着倒地不起。
身上儒衫已被汗水浸透,若是再在三千字书帖内留恋片刻,只怕三魂七魄也要被抽得一干二净!
“文道一途以缘为重,不可贪呐……”
赵元春摇头慨叹,目光落在最后仅剩的那人身上。
一位身着灰布衣的儒生。
境界只有八品,但深入三千字书帖意境中畅游,不断铭刻临摹,居然没有半点意识恍惚之感,反而还在不断深入临摹!
“嗯?这是哪家走出的儒道修者?文道根基竟如此深厚?心石不移,心碑深扎……”赵元春神色一喜,爱才之心升起。
虽然明知道对方在八品境界,就能打下如此深厚的根基,必是出自某些大世家、或是大的儒道传承之地,但他还是想要助对方一臂之力。
文气汹涌之间,朝着那灰布衣儒生聚拢而去。
漫漫金章,在布衣儒生眼中,更加便于理解,不再那么精深奥妙。
长亭内,游烽也将目光再度落于这儒生身上。
‘心石如磐,心碑固健,果然是金笔山走出来的儒门后生啊,来找我的?看来这春州府更不能久留了……’
游烽揉揉鼻子,心里叹息。
念头转动。
临摹会如火如荼,三千字书帖高调现世,这可是抢夺的最好时机。
幕后真凶,也该出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