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改天换地(1 / 2)拯救大明王朝首页

正如朱慈烺猜测的那样,刚刚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虽然也在找崇祯和太子,但一方面是城破之日不仅仅是南面的永安门,左安门,右安门各有数支明军溃兵突围,便是东面的朝阳门,东直门,广渠门,也各有上千公侯家丁和明军溃兵出逃。

顺军的人马包括降军在内,虽然也有十万上下,但偌大一个北京城,想要一面进城接管,一面围个水泄不通,根本不可能。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

不要以为只有朱慈烺是聪明人,能在大明王朝的政治中心北京城内立足的,大部分都不是省油的灯,也早就有其他人瞧准了顺军入城的那个时间。

而且,李自成和一众将领商量过后,并不觉得城南追击遇袭的那支明军降兵遇上的是突围出城的明军,更不可能只有五六百人,除非那是天兵天将!这根本就是超出了李自成等顺军高层的认知。

要知道,那可是两百骑兵,一千多战兵,想要一战击溃,以明军的战斗力,没有两三千,甚至四千兵马,根本不可能做到。更不要说这五六百明军特意停下来伏击他们了。

要是明军有这个水平,恐怕早就没有大顺什么事情了,便是关外的满鞑,也早就被灭族了。难不成是兵仙韩信从棺材里爬了出来,把这些残兵败将打造成了一支强军?

因此,种种迹象表明:他们遇到的,更有可能是李建泰带出去的溃散明军主力,以多打少,又是夜间伏击,自然容易取胜。

换言之,无论从哪种角度分析,李自成都没有直接派出兵马南下,一路追击朱慈烺的理由,他又没有开天眼,哪里知道哪一支溃兵是朱慈烺所部?全部追击又根本不切实际。

而作为一代雄主的李自成,身边的主要谋士,诸如牛金星,宋献策之辈,都不过只是小秀才,江湖术士出身,虽然也为顺军的制度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使得顺军有了施政口号和纲领,初具封建王朝的气象,但并非那种具有雄韬海略的国士。

李自成输就输在这里,他起起伏伏十几载,作为皇帝是合格的,他的军队也是可以和满清一决雌雄的,但是他身边的谋士,却远远不够格,连满清的基本实力和野心都不知道。

这就使得原本历史上,李自成山海关大败之后,一路昏招迭出,抗清不到两年,便最终死在了九宫山。

朱慈烺是可惜李自成的,不是因为他觉得大顺有多好,李自成有多爱民,而是任何一个汉人王朝继承了大明,在未来三百年都会比满清做得更好。至少两百年后,也不至于沦落到那种任人宰割的地步。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

满清窃取华夏的时候,就屠杀了数千万华夏百姓,之后为了小族的利益,极大的破坏了华夏文明的千年成果。

这固然使得原本还是部落奴隶制的建州女真,几十年间就成为了半奴隶制半封建制的后金,然后又借着劫掠大明,入主中原成为了封建王朝大清。

但满清的跨越式的发展,是以华夏文明的跨越式坠落为代价的,使得原本作为东方文明主体的华夏文明黯淡了三百余年。

这一影响直到朱慈烺生活的时代,仍旧存在。所以他要抗清,要拯救大明王朝,不只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这样做更符合自己的切身利益。

任何一个有基本的历史常识,具有最朴素爱国情怀,认同华夏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人,或许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而且,朱慈烺必须拯救大明王朝,也不只是为了自己做皇帝,威福自操,然后几百年后子孙后代死在断头台上,而是为了借着皇帝的权威,使得这个古老文明走三百年的王朝周期,走出独裁的怪圈,然后花个几十几百年,在这个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再度引领起这个世界的新文明。

传承了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应该在世界文明中站到属于他的位置上,而不是被一个野蛮的小族吸血,甚至沦落到被世界列强吸血的地步。

而要想这个古老文明完成转型,就必须得一步步破解封建独裁制度,否则仍旧是朝廷,而不是政府,脑袋上的辫子没了,心里的辫子却还是明晃晃。

任何威权独裁政治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是分不开的,权力永远只对它的来源负责!任何制度的,意识形态的障眼法,都无法掩盖封建王朝的本质!朱慈烺所受的教育使得他从心底认清,并反对这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