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初闻之时有所怀疑,但赵国欲借此博得大义,必然会广告天下,使得此事人尽皆知。那便如卫都所言,如此大事,必不会有假。
只是这样一来,列国犯郑,却是连最后一点借口都没有了,好一招釜底抽薪之计!
黄晨益是个干练果敢之人,想到此处,他便做威胁之姿,出言问道:“如若我荆、吴两国此行就是为了攻郑,卫将军奈我何?”
吴相闻言不由变色,用祭拜做借口,虽然可笑,但至少似模似样。如若赤裸裸的暴露野心,恐天下人非议,落人口实。荆国是大国,就算授人以柄也无人敢攻,可吴国就不一样了。吴相有心反驳,但两人是同一阵营,知道卫都当前,不可自乱阵脚,便隐忍不发。
不想,卫都淡然自若,说道:“相国此时正在郑地,卫都有护卫相国之责,如有宵小作乱危及相国,那我定要阻止。”
黄晨益转头望向赵营,见得赵军已出军营,整装齐列于坡上,人马寂静,矛戈森然,肃穆以待,军中大纛迎风飘扬,似已做好战斗准备。
几番试探下来,黄晨益已然知道赵国护卫郑国之决心。这究竟是为何?
虽然不明白其中缘由,但是赵军如此强硬,却是让黄晨益犹豫起来:此番前来只是为夺取郑地,从未想过会与赵军较量一二。如若真与赵军交战,无论胜败都得不到分毫益处暂且不说,归国之后,王上那边也无法交代。
再说赵军虽只有四万人却皆是骑兵,荆、吴两国八万之众却多是步车之军。况且联军在长河之畔,战车根本无法施展,而赵军背靠广袤赵境,有足够的空间让骑兵机动迂回。如此,两军优劣即分、高下立判,如若打起来,联军获胜几率反而不大。
想到骑兵,黄晨益心中不由暗恨。鞍、镫两物,皆是出自荆地,因为荆地山道崎岖,山民发明此物,方便山中骑马。不想,赵穆王见着这两物后,尽废战车,而后大力推行于军中,发展骑军,方才有今日赵军。
黄晨益初为令尹之时,便也想废除战车,发展骑军,怎奈荆王不允,方才没有成功。
黄晨益是个识兵之人,他深知骑兵重要,心中暗下决定,打算这次归国之后,无论如何都要劝服荆王发展骑兵。
竟然不想打,便要另图他谋了。
黄晨益思绪如电,心中稍作思考便有判决,知道再继续与卫都谈下去,也是徒劳无功。他做人做事雷厉风行,想到此处,便拍案而起,对卫都说道:“既然如此,那我等已无话可谈,不过郑地多有兵乱,我倒想知道赵相能否安然归来!”
说罢便,与吴相范明一同回军中去了,而后领兵扎营与赵军僵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