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不欢而散,待国君也走了之后,群臣面色各异,陆续离宫,很快,大殿便空无一人。
……
“此次朝会,国君借赵公女遇刺之事骤然发难,欲夺上将军之兵权,好在上将军请来老太后,压制国君,总算是将朝局稳住了。”
上将军府,郑龙与其一干心腹齐聚一堂,正密议政事。坐中,正卿魏钧对众人开口说道:“不过,行刺一事,事出突然,而国君把握时机也太过恰到好处,从头到尾,疑点丛丛,根本就不像是凑巧遇上,甚是可疑。”
此前司寇郑乾拷问群贼、与郑龙商议时,魏钧恰巧因事外出不在。如今朝会之后,提起此事,魏钧自然要发表一番自己的看法。
一旁郑成闻言,忍不住问道:“魏公以为,此事某位也有参与?”说着,郑成用指尖在酒樽之中沾了点酒水,而后以指为笔,在案上写了个“君”字。写完之后,他又立刻用手掌擦去,不可思议的追问道:“何以见得?”
此事太过骇人听闻,他甚至不敢直呼其名。
魏钧不答,转而对郑乾问道:“我听闻,群贼被送至新郑前,国君于途中有先行拷问?”
郑乾点头说道:“却有此事,经国君拷问后,贼人按身份分造成册,记录在案,描述及其详尽,倒是为老夫省了不少力气。”
听见自己想要的答案,魏钧细细解释说道:“国君一到,群贼剿毕,小郑将军便被国君请离,从长林丘直至新郑,这一路上,只有国君亲信之人相随,拷问一路,群贼死者无数,又有谁人知道,在这些死者当中,会不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郑乾听完,忍不住感慨道:“莫非,此事果真另有隐情?”
“虽不敢十分确定,但极有可能。”魏钧点头,慎重答道:“迎娶一国公女,干系重大,事关邦交,牵动两国国运,但国君却只派俞良一人负责此事。更何况,那俞良还是个不知兵的书生。”
“其人扎营之所,恰恰是离长林丘不远的隐秘之处,一旦出事,可瞬息而至,可却偏偏拖到紧要关头,才碰巧出现,种种迹象,显得既蹊跷又凑巧,很是惹人生疑。”
魏钧说完,众人各有所思,皆陷入沉默。室中寂静无声,只余焚香轻烟袅袅,缓缓盘旋上升。
这时,郑龙开口问道:“那魏公以为,此事该如何?”
魏钧略微思考一阵,回答道:“赵公女遇刺,为时尚短,且有赵人在场,仓促之间,难免会有所遗漏。就算打扫的再仔细,这偌大的战场,数千人厮杀过,总是会留下些许蛛丝马迹。况且,国君所拷问至死者甚众,这些尸首当中,或许有线索也不一定。”
“善。”郑乾闻言很是赞同,当即拍板说道:“我这便去一趟长林丘,看看是否能发现什么,如若能借此钳制国君,那便最好!”
说罢,他立马起身,向郑龙告礼一声,之后转身离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