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啸,却完全掩盖不住那漫天的杀伐。
山坡下面的隋军大营此刻正分别遭受两路人马的夹击。
一路是突厥的骑兵,另一路则是杨谅的残军,这三路人马已随军大营为分界线正在各自鏖战。
杨谅这边负责指挥的是一员七十余岁的老将,正是萧摩柯。
既然突厥那边的骑兵已经到了,那么杨谅孤注一掷的时候自然也就到了。只要突厥那面能将张须陀的大军牵制住,杨谅觉得自己肯定还是可以冲脱出去的,只要能活着出去,就还有希望。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才不得不向突厥求援。
只不过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是一盘大菜,但别人却不一定会那么认为。
张须陀就从来都没有怎么在意过杨谅的军队,萧摩柯虽然也曾是南陈大将,若论领军能力自然颇有不凡。
但杨谅手下的主力也早已经被打散,被打怕,此刻他们的军心早已涣散。
一只军队若是军心已经不能凝聚,那么就算将领的指挥能力再高,也是无用的。
所以张须陀只是派了几名前锋将军在马邑那边据守迎敌,因为他知道真正关键的敌人是突厥。
随着声声号角声响起,突厥铁骑又一次嗷嚎着冲入了隋军的军阵。
张须陀站在远处一座山丘之上,通过令旗的节奏变换发号施令,指挥着下面的千军万马,而站着他身边的正是李建成和几个偏将。
下面在领兵对抗突厥的将领是裴行俨,此时他背后的骑兵岿然未动,因为张须陀的令旗未动。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只要上了战场,就算再有谋略的将领,也不能再依着自己的方法行事。
战场上必须遵循令旗的指挥。
面对着突厥咆哮而至的铁骑,隋军凭借步兵几番后退之下,依仗军阵的韧性,就消减了突厥骑兵的锋锐和冲力。
裴行俨又带着步兵用盾牌,弓箭,长枪死死的阻挠着突厥骑兵的继续突进,他们虽然看似后退,但实际上阵型却并未散乱。
与此同时又有两股步兵自两翼悄悄的包夹了过去,俨然是想要将突厥的骑兵困杀在阵中。
不过突厥骑兵驰骋草原也有多年,战马嘶鸣,见势不好,不待隋军合围立即开始朝外撤退。
眼见突厥骑兵就要脱离了包围,张须陀令旗再变。
顿时隋军阵势又起了变换,趁势追击了上去。
张须陀善用步兵,他统御的八风营闻名于天下,他领军的这些年,早已将手下的士兵炼造的如同铁打一般,盾牌手、刀斧手、长枪手、弓箭手、挠钩手等兵种灵活结合,集进攻防御为一体。
先是利用阵型的优势消弭了对方骑兵的冲击,等到对方撤退的时候,再变化阵型加以骑兵开始追击。
突厥的骑兵虽然勇猛,但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突厥大将军见双方士气正在此消彼长便已经知道形势不妙,但他也是经验丰富的将军,于是立即又派出早已经准备好的突厥步兵前去接应。
骑兵虽然厉害,但任何兵种都不是无敌的,都各有利弊。
真正的大将需要将统领的各路兵种根据特点灵活的结合到一起来运用,这样才能做到进攻防御浑然天成。
徐世绩看到张须陀指挥若定,心中感概。
领军如此,武功亦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