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新任巡盐御史,近月来颇忙于公务,时常至夜方回。
今日难得早早处理完一应公事,趁着天还未见黑,正好回家陪同妻女共进晚膳。
林如海方在府外落轿,便有一旁的小厮掀帘子迎接,着人往府里通禀。
彼时李瑜等人皆在前院正厅内叙话,听过银环的传话,都起身往屋门口迎接。
李瑜站在贾敏和黛玉身旁,见从前院假山后转过一个四十岁上下身着官服的清瘦中年。
待走近看,见其五官清俊,棱角分明,身长体瘦,潇洒风流。
面容白皙,眉眼有神,唇红齿白,长须美髯。
身穿棕黄色补白鹇圆领官袍,头顶乌纱帽,腰束金带,外罩一件灰色裘衣。
李瑜暗叹,不愧是探花之资,果然俊逸非凡,气质儒雅。
这巡盐御史,乃属都察院。前明制下,有十三道监察御史,官正七品,巡按州县,考察官吏。巡盐御史即管盐课。
今刘汉因袭,乃提为从五品。林如海受咸临帝钦点,为两淮巡盐御史,驻扬州,巡视两淮盐课。
所谓天下之赋,盐利居半,虽则只是从五品的官吏,却因此地盐事之重,非帝王信臣不可任,故而官小位高,权势颇盛。
李瑜也曾见过不少朝内要员,似林如海这般气质超然的,倒是少有。
林如海行至正厅前,一眼也看见了自家妻女身边站着的少年英杰。
衣着虽华美,却正衬气质非常,身材匀称,难掩眉间神武。
林如海暗暗惊奇,自为官多年,少见这样的少年英豪。
贾敏携着黛玉上去见礼,黛玉飞扑进林如海怀中,口称“爹爹”撒娇,娇俏可爱。
林如海面含慈笑,搂过女儿,乃问贾敏道:“我忙于公务,却不知家中来了客人。不知这位公子是?”
贾敏笑着引过李瑜,道:“这是神京城内我娘家居住的公子,唤作李瑜,我以往同你说过的。”
林如海恍然,以往妻子贾敏说过其娘家的亲戚,单说有一个长得最好最听话可人的,是故高陵侯李謇将军之遗子,袭一等子爵的公子李瑜,因历父丧,母又垂危,乃托孤贾母抚养,成长至今。
林如海正想间,李瑜上前行礼,拱手敬道:“在下李瑜,见过林大人。”
林如海笑道:“李公子多礼了。你虽未入仕,却是国朝一品子爵,更兼我等也算是亲戚,不必如此见外,你也称我姑父就是。”
李瑜笑着应下,道:“李瑜见过姑父。”
林如海也笑着点点头示意回礼,贾敏在一旁说道:“外面风大,你们进内说话吧。”
于是林如海领头,牵着黛玉,招呼李瑜进屋内就坐。
至屋内,林如海解了外面穿的轻裘,同贾敏一道坐于上首主位。
雪雁牵着黛玉在一旁坐了,李瑜居黛玉对面。
贾敏先招呼金锁去奉茶,又命银环吩咐后厨备饭,准备丰盛些。
这边林如海开口问李瑜道:“贤侄如今应当十一二岁了,不知拜了哪家先生,可有取字?”
李瑜抬首看向林如海,轻声说道:“回姑父,小侄头两月方过了十二岁的生儿。
以往在家中读书习武,因皇恩浩荡,补了我进宫中陪侍太子殿下习文练武,因此不曾拜过老师。
另则陛下殊遇,体贴下臣,亲为小侄取字曰‘伯璋’。”
林如海以往不曾听说过这些,不想这个八竿子远的亲戚侄儿竟然有这样的隆恩浩荡,难免心中惊讶。说道:
“看来贤侄是颖悟绝伦、慧智高深的奇才了。当今陛下乃圣明之君,轻易不荣宠臣下的。如此厚遇,真是前所未见。”
李瑜谦逊道:“小侄才疏智浅,陛下青眼,有意栽培,倒是惶恐,生怕误了君恩,因此时时谨记,不敢懒惰。”
林如海笑着抬手朝李瑜摆了摆道:“伯璋可是谦虚了,《诗》云:‘如珪如璋,令闻令望’,陛下对你的期冀不小,你能时常勤勉,谨记教诲,倒是难得。”
说罢又问:“伯璋不在京中致学,如何来扬州了?”
李瑜道:“因苏老太傅在扬州荣养,陛下目盼思念,日夜记挂,乃遣我携信南下,以表抚慰。另要看看小侄能否入老太傅的法眼,拜入苏门,求学于大家。”
林如海暗想道:“此子当真是颇受陛下喜爱,看来有意培养,今后好用于军中了。”
乃又问道:“伯璋可往苏老太傅那里去了?”
李瑜回道:“因今午才至扬州,待歇过脚后已晚,未免搅扰老太傅清休,故而尚未登门拜访。
又因以往在荣府之中,老太太尝嘱咐我南下之时拜见姑父姑母,带话问候,因此便冒昧过府来拜见。”
这会儿有金锁端了茶进门,在一众主人身边奉好。
贾敏见两人说得兴起,也不搭话,在一旁静听。
林如海接着问李瑜道:“伯璋此次南下,可有别人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