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打弟弟这事儿这么快就传到父皇的耳朵里了吗。
细细想来,好像很久都没有好好和父皇说说话了。
至于打弟弟的责罚?那是不存在的,父皇非但不会责罚还会好好表扬我育弟有方。
在太监的带领下朱标来到御书房前,刚到门前,就传来了父皇豪迈的声音。
“标儿来啦,快进来”
朱标进门拱手道:“儿臣拜见父皇”
御书房上座之人正是洪武皇帝朱元璋,他大袖一甩哈哈一笑道:“标儿坐近些来”
“谢父皇”朱标再拱手。
“咱们父子何需这些虚礼”待朱标走近后朱元璋便拉过儿子的手让其端坐在身旁。
朱标望着此时才刚满四十岁的父皇,上一次见父亲这么年轻的时候,自己还年少无知。
此后又在很多政策上想法上都有不少分歧,还时常惹得父皇大打出手。
如今看来,政策没有对错,各想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合适不合适。
朱标可是很清楚,在这时候合适的政策,在百年之后却是压垮王朝的稻草,所以政策一定是要紧跟着时代而改变,那儿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呢,王朝更替也不过就在百年之间。
他正想着,朱元璋已经开口道:“标儿,听说你今天没有上课,让宋濂先回去了”
在今日上午时,宋濂来上课,朱标便以身体不适为由给推辞了,
朱标顿了顿说道:“爹,孩儿已经能够熟读背诵儒家经典”
“哦?”
朱元璋很惊讶,那么多儒家经典加起来能堆满整个屋子,咱学了这么多年也就看了些皮毛。
结果突然有一天,自己十三岁的儿子来告诉自己儒家经典都学完了,这能信?
于是快速批完手中的奏折交于身后太监,然后开始满屋子寻找书籍,光说不顶用,得看如何做。
朱元璋随意拿起一本儒家书籍准备考校,念出上半句,朱标轻松答出下半句。
有些比较生僻的段落朱标记不太清原文,但也能够轻松说出其意思,朱元璋又不是迂腐之人当然不会在乎这些小瑕疵。
他不信邪前前后后问了半个时辰,都快把御书房里的儒家经典翻了一个遍,硬是没考校出有什么大问题。
“哈哈哈”朱元璋将手中的书往边上一扔,激动的拍了拍太子的肩膀:“标儿,你真是我朱家麒麟儿呀”
“爹爹过奖了”朱标轻轻一笑道:“已经可以不用宋先生来教导我学识了”
“哎呀...”
朱元璋揉搓着双手有些扭捏,本想着先让标儿学习二十载,待成年之后在慢慢将政务移交给他,结果没想到却带来了这么大的惊喜。
但是现在就将政务移交给他的话又会不会有些早呢,会不会不利于标儿的成长呢,要知道咱十三岁的时候还在田里种地呢。
正当朱元璋纠结的时候,朱标突然说道:“爹,孩儿想跟着父亲身边学习处理国家大事”
实际上,做了近三百年的旁观者,朱标在心中早已经完全有了一套自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