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言不明白小女孩为什么要哭。
小女孩指着房间的一个角落:“奶奶,奶奶。”
她妈妈一把把她的手打下来:“不,瞎说什么,你奶奶已经死了。”
小女孩撅着嘴表现出顽强和执着:“不,我要奶奶。我看见,她就在门口呢。”
短短的几句对话在人群中又投下了一颗炸弹,这回让众人不是烦躁,而是恐惧。你瞅瞅我,我看看你的,再往房间里门口望去,本来天气就冷,屋里的暖气就不管用,此时背后更冷起来。
郝言明白小女孩是思念去世的奶奶了,走过去问小女孩奶奶长什么样。
小女孩子说:“很老,很矮,很慈祥。”接着,用十多分钟的时间描述她奶奶具体的长相,虽然因为年纪小,说话用词都是断断续续的,但整体下来,甚至描述细微到眼角有几根皱纹。
郝言拿出速写本,接着微黄的灯光,在上面画了一个老太太头像。
他是根据小女孩的描述而画的,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画的不可能和小女孩说的一模一样,因为自己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她奶奶。但,人的情感是相通的,自己可以真切的体味到她对奶奶的思念。
郝言的奶奶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使得,多年来,郝言对自己奶奶的印象已经成了虚像,如今又被这个小女孩从记忆中呼唤出来。
这种对于奶奶的思念冲出郝言的笔端,他凭着自己的认知和创造力,在小女孩描述的基础上,塑造了一种普世的奶奶的情感形象。
这个形象有着银白色的短发,瘦弱的脸庞,布满皱纹的脸,眼中透着苍老,慈祥,所有的点都带着深深的劳动痕迹。
郝言把画撕下来,送到她瘦弱的小手上:“不要哭了,一百年后,你就可以和你奶奶重逢。”
小女孩望着画纸上的人像,奇怪的就不哭了,因为那个影像很像奶奶,尤其神情非常非常像,好像奶奶就在自己面前。她现在才四五岁,还没有过完自己的生命中的第一个十年,对时间还没有概念。就是问郝言:“一百年,那要多久?”
郝言说:“一瞬间。”
小女孩仿佛听懂了,也仿佛没有听懂。总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有了一个答案。她就躺在床上,把画放胸前,没到一分钟就安心的睡着了。
郝言回到床上躺着睡觉。
剩下的四张床上的人见到此情此景,看了一眼小女孩,心中嘀咕:这个小女孩也够怪的。再把目光转向郝言:这个会画画的年轻人也够神的。
第二天,天大亮,阳光照在郝言的脸上,他咳嗽了一声,才醒来。见四周的床上已经空了,空气中弥散着舞动的灰尘。
那些昨天晚上和自己同居一夜的人都消失了。
这,让自己产生了一个幻觉,昨夜,都是真的吗?是不是,自己曾经做的一个梦。
郝言翻个身想要下床,感觉胸前有东西,低头一看是一个旧的灰色塑料袋,拿起来打开,里面放着两个鸡蛋,是煮熟了的,摸着,还带着一点点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