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闻听喜道:
“好啊好啊,那就有劳大师了。”
三人跟随着念明方丈,走出天王大殿,继续沿山路上行。
这一走才知道,这昭明寺依山而建,隐于山中,其面积之大,营建之繁复,景观之壮美,远远超过了想象。
于名山古刹之间行走,灵气满溢,让人格外神清气爽。
念明大师且行且问道:
“二位施主,可知这天目山何以得名?”
见魏来与婉儿并不知晓,念明道:
“这天目山古名“玉浮”,因其有东西两峰,峰顶上各有一“玉浮池”,碧水千年不竭,宛若双目秋波望天,故在汉代,易名为“天目”。
念明方丈引路,四人先后游过平溪庵、献珠墩、白龙池、悟道松、青莲华……每到一处,念明都会将此处景观的古今典故娓娓道来,让魏来婉儿大开眼界……
又上行几百步,在茂林修竹之间,又一座巍峨大殿骤然映入眼帘,魏来只觉得一派肃穆庄严之气扑面而来,念明大师也面带虔敬道:
“此处就是我昭明寺的重地千佛阁了!”
步入千佛阁大殿,只见高耸的四壁之上洞窟林立,万千佛圣造像尊立于洞窟之中,色彩斑斓、造型各异,而神态皆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
让魏来大感不解的是,在正中佛祖之像的侧首,还有一尊巨大造像,竟然是一副金盔金甲、手捧宝剑的武将造型。
念明大师看出魏来的疑惑,微笑道:
“魏施主,可听闻过菩萨道场?”
“大师,我听闻普陀山乃观世音菩萨之道场、五台山乃文殊菩萨之道场、峨眉山乃普贤菩萨之道场、九华山乃地藏菩萨之道场,这四大应化道场,是菩萨现身起灵之圣地,难道这天目山也是哪位菩萨之道场吗?”
念明大师看着魏来点点头,若有所思道:
“不想魏施主对佛门之道也有通晓,不错,这天目山正是韦陀菩萨的道场,这位金盔金甲之像正是韦陀菩萨的真身!”
魏来的老妈最爱拜佛,经常去各地的佛寺去上香许愿,不过她可不是那种虔诚的“信徒”,而是把佛当成了“提款机”,成天指望着靠佛祖保佑生意兴隆、财源广进,魏来对此功利之心尝尝颇为不屑。他本不信佛,但是作为一个文科生,出于对文化的兴趣,倒也看过几本佛家的源流典故,他想起韦陀菩萨刚直不阿,神勇无匹,乃是佛祖身边之护法。
念明大师双手合十,仰视着韦陀菩萨的佛像,神色略显激昂道:
“佛有护法,犹如国有柱石,想我大宋,百年基业,而今北地尽失,二帝遭虏,只能南渡偏安,国运莫测,幸好还有岳飞、韩世忠等忠贞英武之士,收复失地,中兴之业,犹有盛望!”
眼见这位高僧说出此言时,老眸之间竟有点点泪光闪动,魏来心中也涌起一番豪情。然而,他一想起岳飞将在不久之后冤死风波亭,而大宋积弱百年之后,终于难逃崖山亡国之殇,又不免微微摇头长叹……
念明望着魏来,似有期许似有不愿,而终究神情黯然……
婉儿看着两人的神态交流,甚为疑惑,不明就里。
四人默默踱出千佛阁,向右又绕行了一段山路,就看见了山间有一方平坦如镜的巨石,宛若一座高台,探出山崖丈许,石下有一道浅细的清流潺潺涌动。
念明方丈手指那方苍黝的巨石,对魏来和司徒婉儿说道:
“两位施主,这里便是我昭明寺的缘起之地了!”
“大师,我看这巨石颇为不同凡响,这里是?”
魏来问道。
“这昭明寺,原来就是为南朝梁国昭明太子萧统禅修而建,而此处,正是当年昭明太子精研《金刚经并分经为三十二节的分经台!据说,昭明太子在此处餐风饮露,苦读禅修,以致双目曚盲,便是取这道溪流洗眼而重复光明,故这溪流也被称为洗眼池。”
念明缓缓道。
魏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