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郑国,郑伯友的儿子掘突得知父亲战死,悲愤交加。他穿上孝服,带着两百辆兵车,率先向镐京杀奔而来。别的诸侯也纷纷行动。十数日内,函谷关以东的大道上,旌旗猎猎,烟尘滚滚,各路诸侯的大军浩浩荡荡的赶来救援。
与此同时,西边有一支兵马向东面杀来。他们是居住在如今的甘肃天水一带的一个小国的人马,国号叫做秦。特别的是,这个小国的君主并没有接到申侯的檄文,但他却主动带兵来了。
最先杀到关中的是郑国兵马。郑国是当时的强国,兵强马壮,而且训练有素。掘突报仇心切,郑军一路上遇敌即战,西戎被他们杀得望风而逃。
几日后,诸侯的兵马相继赶到,西戎连战皆败。西戎酋长一看诸侯的军队这么厉害,吓得心惊胆战,赶紧下令退兵。临走时,他们将王宫洗劫一空,又在城中大肆抢掠一番,抓了一批青年男女,然后先点燃了王宫,接着又在城中在四处放火。当整个镐京城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西戎趁着夜色向西遁去。
大火烧了两日,当诸侯们进了镐京时,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王宫被焚,只留下残垣断壁。尸横街头,引来寒鸦无数。大量民房被烧毁,城中百姓跑了一多半。昔日繁华的都城,只剩下一片废墟,空中漂浮着腐尸的味道。
国不可一日无主,申侯提议,拥立原太子姬宜臼继天子位,鲁侯、鄫侯、许文公率先支持,其余诸侯也纷纷同意,于是姬宜臼在一片废墟中登上了天子宝座,他就是周平王。
诸侯军队在镐京驻守了几天,看不见西戎再来,也找不到粮草接济,便先后撤走。周平王将掘突留下来,请他做朝廷上卿。掘突自然答应,并留下一部分郑国的兵马来拱卫京城。
诸侯退去不久,西戎又卷土重来。掘突率兵出击,赶走了西戎。镐京暂得平安。
周平王面对破败不堪的王城束手无策,王室的财富被西戎洗劫一空,钱没了,宫殿也建不起来。城中缺粮,民不聊生,天天都有人饿死或逃亡。有人建议周平王迁都。
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的提议。因为周朝的发祥地在岐山一带,函谷以东广阔的土地都封给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周王室一旦离开自己的领地,就意味着它从此将变成一个食邑很小,收入极少,兵员枯竭的小朝廷。在群雄割据的中原,充其量只能算个小国。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王室朝廷或许将永远失去发号施令的权威。
周平王显然是不够坚毅的,当然,也可能他确实无奈。总之,不管他愿不愿意,远在东边的洛邑是一种诱惑。那里有一座行宫,周围还有六百里的领土,可做食邑。因此,周平王做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迁都洛邑。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正式下令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一带。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史称东周。春秋也从此开始。
周平王迁都之后,留在关中的西周残余势力又集结起来。虢公翰拥立周幽王之弟余臣为天子,史称周携王。周王朝出现两王并立的局面。
周平王十一年,晋文侯姬仇进攻镐京,杀了周携王,结束周王朝长达十年之久的两王并立的局面。东周初年的局势得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