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炼气就是吸引天地灵气入体,然后按特定脉络和节奏在体内游走大周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填充身体经络和气海。到了气海将满之时,就到了“百日筑基”的阶段,这个阶段是进入筑基期之前最关键的阶段。
所谓筑基,就是筑仙路之基,筑肉身之基,修行者要这百日之内打磨肉身、增盈气血,不断提高各种身体机能,以期在境界突破时达到最巅峰状态。修仙界有句俗话“筑基不狠,仙路不稳”,这就很好地说明了筑基的重要性。
当气海凝聚第一滴真液的时候,就代表筑基成功了。到了筑基期,修士要做的就是累积真液,将无数真液在丹田气海中源源不断地汇集直至充盈,最后用血肉之力将其压成一颗实丹,这就到了金丹境。
到了金丹境,就已经是超越大部分人的存在了,这时修士就可以在道号加上“真人”二字。至于之后的元婴、化神等境界,玄真子并没有展开细讲,因为光是金丹境就已经将很大一部分人挡在门外,而像苏远这样的新入门弟子知道太多高境界的事,对他们的修行毫无益处。
知道基本修行轨迹之后,紧接着介绍的就是修炼了,而修炼第一步是感悟天地灵气。所谓“天地灵气”是指未定型、未沉降的混沌之气,它们弥散飘浮于世界各处,尤其是一些山川锦绣的洞天福地。
传说太古洪荒之始,天地未分,混沌未明,有大能以无上神力破开天地禁锢,使得浊气下沉,变成山川河流,进而催生万物生灵,而清气则依旧飘浮于空中,时而演变成风雨雷电,时而聚散于云霞烟雾之中,千变万化、捉摸不定。这些灵气不为肉眼可见,而修行者借助心法存神冥想,方能“看见”这些虚幻的灵气。
苏远在玄真子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感悟灵气,首先要做的便是将自身调整为入定状态。致虚极,守静笃,道家导引术要求修行者心境平和,摒除杂念,将神识上移至天庭处,假想于额前开一天眼,借天眼之虚观灵气之虚。修行者第一次感受到的天地灵气,一般是呈团状或雾状的各色光球,初时模糊而迷离,久视之后便变得清晰,进而能观察到灵气无规律地躁动。
以苏远的资质,他顺利开启了天眼,眼里看到各色飞舞着的奇异光点,好像蜉蝣一般上下飘浮。他按捺住欣喜,好奇地用“天眼”观察着四周的一切,室内的东西一时间都仿佛披上了层层薄纱,飘渺虚幻。意随心动,看玄真子的方向,那里飘浮着一团浅蓝色光影,正如火焰一般律动,比周围都要明亮许多。
感悟到天地灵气之后,修行者就可以尝试着接引灵气入体。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灵气导引术,莲华仙派的洞玄真经记载着独有的一套导引之法,初学者先要斩断杂念,用心神内视身体的血肉经络,待熟悉掌握之后,便可调动起先天灵气于下丹田处试着开辟出一片气海灵穴。气海形成之后,再于内府中观想出一道灵气漩涡,借先天灵气之力推漩涡转动,即可吸纳周围的天地灵气。
而灵气一旦入体,其中可被吸收的部分被先天之气所融合,渐而下沉至气海处储存,此时再驱动漩涡逆转,无法被吸收的部分就会被排出体外,这样一吸一吐便完成了一次最简单的吐纳。而吐纳是修行者最基本的功课,也是增长修为最主要的方式。
转眼间,时间飞速流走。玄真子抬起头,看了眼头顶上标示时间的八卦周圆镜,对苏远说道:“时候不早了,今日就到这吧。你回去后要好生体会。”
苏远于是告别玄真子,走出无涯馆,准备去膳房用饭。
已至正午时分,太阳高挂,只站在阳光下一小会儿,便能感受到灼热。他皱了皱眉,加快了步伐,很快便到了不远的膳房所在。他第一次来,自然对这里颇有些好奇,瞪大眼睛四处张望着。
膳房不大,一进门摆放着好几排木质的长桌,兼有长凳如许。此时人已经不多,左边几张桌子坐着稀稀零零的几位白衣女弟子,皆安静地低着头用食,见苏远进来也毫不在意。右边的男弟子则显得豪放许多,三三两两地围坐一团,不时低声谈论着什么,发出嬉笑之声。
他观察了大概,便朝着领食的地方走去,哪里摆着一张宽大的黑木高案,上面放着一堆闪着水光的大盆,隐隐有饭菜都香味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