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伯,我预计朝廷与女直人要达成和谈最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我们完全有时间来改变朝廷和民间的看法,我建议《新闻报》可以写一些倾向于辽国的新闻,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朝廷和民间对女直人的看法。”王浩提议道。
“我赞成二郎的说法。”王康立刻道。
“如果真如二郎所言还有一两年的时间的话,二郎的提议倒是可以接受。”沈长卿想了一会,才点头道。
“这只是我的第一步棋,我还有第二步棋。”王浩看着沈长卿道。
“你的第二步棋是什么?”沈长卿迫不及待地问道。
“邀请两派的人在《新闻报》上发表文章,将‘是否应该与女直人和谈’这个问题从朝堂之上转移到《新闻报》上来讨论,从而获取民间的支持。”王浩建议道。
“如果民间支持与女直人和谈那该如何是好?”沈长卿问道。
“我相信只要你的第一步走好了,那么第二步就不会出现偏差。”王浩解释道。
“那就按二郎的建议来办,第二期《新闻报》的新闻我大概有了方向。但我还是要求子华能支持《新闻报》几名内探,用来打探金辽两国的消息。”沈长卿深刻地知道内探是获取新闻的关键。
“如果派人前往辽国打探消息,需要花费的钱财必定巨大,恐怕《新闻报》无法支撑得起。”王康家中是从事外贸生意的,他知道派一个人去敌国打探消息,光是每日的吃住必定都不少,何况还要打探消息。
“子华,我倒是有一个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将事情办好的法子。”王浩微笑着道。
“二郎,那你还不赶快说来听听,文伯这几天可是没少为内探之事发愁。”王康催促道。
“子华,我听你说你在京师有一间雅阁,名叫兰采阁,在京师官员中也算是小有名气。”王浩微笑着道。
“兰采阁?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沈长卿问道。
“文伯,兰采阁平日里并不接待生客,而你又不喜欢去风月场所,你不知道倒是能理解,如果文伯有兴趣,下次让子华带你去兰采阁看看。”王浩替王康解释道。
“二郎的意思是在辽国也办一间兰采阁?”王康恍然大悟道,“床笫之间无辛密,青楼的确是收集消息的好地方。我这兰采阁虽不赚钱,但也谈不上亏钱,只是现在辽国的上京都即将被女直人占据,在这战乱之中,还有心思来青楼风流快活?到最后不要说收集消息了,很可能最后的结果是血本无归。”
“谁要你将兰采阁开到上京,你只需要将兰采阁开到辽国的南京析津府便可。辽国地大,女直人要打到辽国南京,没有五六年是不可能的。”王浩轻声道。
“那我就按你的法子来办,年节过后我便派人前往辽国南京。”王康想了想道。
……
待王浩三人讨论完毕,所有卖报郎都已经回来了。沈长卿粗略地统计一下,今天一天《新闻报》共计卖出了四千多份。
将钱全部收上来之后,王康决定让卖报郎今天晚上便将明天要卖的小报全部都带走,以后每天卖报郎都只需傍晚时分回来一趟即可,这样的话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新闻报》的事情,王浩并不想介入太深。当天晚上,王浩不顾沈长卿的挽留,找了个借口便离开了印书坊。而王康见王浩要走,也是跟着一起走了。
“这里距离你家可有还有些远,但距离我的兰采阁可就要近许多,不如今晚我们就去兰采阁歇息吧。”王康提议道。
“第三条甜水巷距离此处很近吗?”王浩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