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刚和母亲姐姐一起过来,二房娘子吴氏就扶着二房老太太崔氏来了。
刘氏赶紧去迎,“婶娘可好些了?”
赵氏也迎出来,“听闻妹子身子不适,我还盘算着明日过府去瞧瞧呢,你怎么亲自过来了。”
崔氏人有些胖,从门口走进来这一段路就喘上了。
“不碍事,老毛病了,多走动走动也好,老姐姐从毗陵来,路上可还顺当。”
赵氏拉着崔氏赶紧去坐,“一路平安,劳妹子挂念了。”
“别担心我,我自己身子我自己清楚,约莫是端午多用了两个粽子积食了,这几天都不大用得下东西,成天都是清粥小菜的,你别说,反而觉得人轻快不少。”
赵氏递给她一碗清爽的果子蜜,“且用点蜜水歇一歇,轻快了便好。”
崔氏环顾四周,没看到王妃,“我那嫂子呢?”
赵氏脸色略微有些不自然,“大中午的,太热了,王妃中了暑气。”
崔氏如何不知道自己那个老妯娌,憋着劲儿呢。
且不说这才五月,热归热,可离暑气那可远着呢。就算真热,福善堂到白露苑又能有几步路,还不是游廊就是花墙的,能热到哪里去。
“罢了,那就让她好好歇着吧,你是禾娘亲娘,你替禾娘操持正合适。”
“只是昨日才到,帮忙之间唯恐招待不周。”
“都是一家人,不讲究那样多,且去招呼客人,莫管我,我再用一碗蜜水。”
亲友陆续上门,孩子们的课也上完了,一群孩子呼啦啦就冲到了白露苑。
陆四娘子何氏拉住自己两个孩子,“你们可消停点,今日人多,不可乱跑。”
午正,丫鬟婆子在花厅摆上洗三面,两地厨子各显神通,有南方人爱吃的鲜虾云吞面,也有北地人常吃的臊子面、酸汤面当然还有早就摆好的各色茶点。
因为不是正经宴席,也就不正经安排座位。
小碗装的一口面、或汤清色鲜、或筋韧爽口,全部摆在花厅的长案上,需要便取,若是喜欢,多用几碗也便宜,若是不洗便用些茶水点心。
取来桌边正襟危坐也可,端在手里就在廊下美人靠上吃也行。
几個孩子就一人端了一碗趴在长廊便的横木上。
就连年纪比较一向要人追着喂的沈二郎家的栉哥儿和赵三郎家的海哥儿都跟着姐姐把着小碗趴在横木上。
旁边伺候的丫鬟婆子吓得不轻,幸而两位哥儿的母亲都无所谓,让人伺候着别摔了就行。
孩子多了不光不要追着喂,就是量也比平时多用了些,比着你吃一碗,我便要吃一碗,伱吃碗汤面,我便也要吃汤面场面热热闹闹。
程氏府上就一个孩子还上蒙学没过来,看着廊下一排小豆丁,满脸羡慕。
“看看看看,一排孩子多好看呐,早知道我就把哥儿也带过来了。”
赵氏又给她递了一碗鲜虾阳春面,“再用一碗,家里的味道,虾小归可各个活着下锅的。”
程氏也不拒绝,“肯定是要再用的,你们厨上还有未用的虾吗?”
“有,一会让四郎媳妇给你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