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着半殿的臣工,震怒无比:“咱养了一群白眼狼。”
曹操稳重出班,摘下冠带:“陛下,若您嫌老臣碍眼,那臣乞骸骨。”
朱元璋握紧了拳头,却又松了开来:“丞相,咱只是见你太累,才搞出一个内阁来帮你,放心,你依旧是咱的丞相,这一点谁都不能改变。”
“原来陛下是为了老臣。”曹操抬起头,泪流满面,“得此隆恩,就算老臣粉身碎骨也无怨无悔。”
“快扶起丞相。”
雨化田就要下去,曹操却摆手道:“不用劳烦,老臣身子骨还健朗。”
此话刚说完,一班臣工就跳出来欢喜:“丞相既能胜任,内阁便不必了吧。”
配合真默契,朱元璋坐直身子,目光投向了赵匡胤,昨晚决定之后他就寻了这个义子,许诺内阁七辅臣会有武将两席。
如今国无大战,武将地位下跌严重,这是重新崛起的机会,武将一系岂能放过。
这位义子兼大将军缓缓出班:“为了天下丞相已经操劳够久,也该清闲一些享享福了,臣提议内阁还是要组建的。”
“臣等附议。”淮西老家的武将全部赞同,让朱元璋露出几分微笑。
武将虽也分派系,但终归还是团结的,其余武将也出班附议。
已近半数,朱元璋又看向朱允炆,这位皇孙得了朱标留下的政治班底,如今在朝堂也有一席之地。
朱允炆自知只能抱爷爷大腿,就算不愿得罪文官,可在老朱的注视下也只能走出来赞同内阁。
他的走出让部分文官悄然转了风向,这一刻形势逆转,赞成的居多,反对的成了少数。
曹操黯然长叹,这场博弈输了。
“既然这么多人赞同,那内阁一事就这么定了,辅臣有七人,诸公回去想一想,各自递份名单给咱,不过内阁首辅就不要写了,这肯定是丞相的。”
群臣敷衍的朝老曹恭喜,然后就退朝散去,到了这一步,能将自己推入内阁才是重中之重,只是他们不知道,朱明的建议里内阁成员不要重臣。
朱元璋虽让曹操成了首辅,但也只是权宜之计,其余六人值得费心思量。
经过数日朝仪,最终内阁人选选定了,分别是丞相曹操,大将军赵匡胤、户部尚书王允、翰林黄子澄、骑都尉尉迟恭、新科状元解缙。
缺一人被老朱以尚未有合适人选推掉,于是内阁六辅臣一下变得炙手可热。
后三者根基浅薄不被重视,前两人各有派系,唯有王允这老好人成了争相巴结的最佳对象。
杨坚对儿子杨广郑重嘱咐:“咱家没能在内阁安排进人,不过你与昭君青梅竹马,这是天赐良机,只要你们成亲,以王允的性子岂不是任由我们摆布?”
杨广想到不进内阁也能影响内阁,忍不住咧嘴笑了:“父亲,孩子这就去办,定将昭君娶入家门。”
杨坚目送儿子,欣慰笑了,若杨王两家联姻,未来可期呀……
尚处于懵比状态的王允自己也没想到,他半生谨慎才做到户部尚书的位子,从未想过与人争权夺利,想不到竟会有如此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