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马车出了宫门,穿梭在四下无人的街道。
从宫门一路到谢国公府,花了将近半个时辰。
夜色下的谢国公府门庭庄严,府门前的两盏灯笼透着淡淡光辉,与天上悬挂之皎月相得益彰。
马车停了下来,飞远跳下马车敲了敲府门,一声老态的声音传过来:“谁啊——”
福管家打开门一看到门口站着的飞远,眼睛都亮了,再一看,一袭白色广袖长袍的谢玄景缓缓走上石阶,腰间佩戴的玉佩随着他的步子晃动。
“公子回来了,公子回来了——”
国公府虽有四个郎君,但能够当得起‘公子’之称的,独谢玄景一人。
老太君年纪大了,夜里不喜吵闹,国公府每入了夜,便格外安静。因为谢玄景的到来,原本安静的国公府变得热闹起来。
二房三房的几位兄弟朝谢玄景见了礼,几个妹妹聚在一块儿,唧唧喳喳地说着“三哥哥回来了”,可真见了谢玄景,又不敢上前去搭话。
三哥哥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承恩寺由住持亲养,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府,与他们在一起玩的时间很少,再加上三哥哥在他们还只会踢毽子翻花绳逗鸟儿的时候,就已经能为皇上分忧了,便更不可能与他们这些只知道玩玩乐的兄弟妹妹们一道了。
这样的三哥哥实在叫人崇拜,也实在叫人不敢接近。
“三郎回来了,三郎这一趟去了这么久,可把老太君想坏了。”
“三郎那是去替皇上办事的,皇命难违,三郎啊,想来你这回定是又立下大功了吧?”
“那还需要问?那不是必然的吗?三郎是谁啊,可是咱们大徽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才子。”
几位叔叔婶婶见了谢玄景,便热情的招呼起来,只不过这些话中几分真情几分假意就不知道了。
谢玄景对于这些叔叔婶婶的想法了然,却还是面色如常地点点头,见过了几位叔婶。
谢玄景的母亲白氏原本打算宽衣睡下,忽地听闻谢玄景回来了,脸上立马显出欣喜之色,赶紧命婢女含荷将头发重新梳好,慌忙朝前院去了。
含荷连忙拿了件披风追上去,唤道:“夫人慢些,夜里风凉,夫人的身子弱,万一着凉了就不好了。”
白氏自小身子骨便比较柔弱,后来嫁人生子之后更是体弱,尤其惧寒,若是受了冷少不了要病上几日。如今已是春末时节,唯独白氏一人还穿得厚厚的。
此时白氏心中再焦急便也只能等含荷帮她将披风披上,见一切都妥帖了,这才由含荷搀扶着朝前院走去。
刚到了前院,白氏远远地便看到一袭白衣、琼枝玉树的谢玄景。白氏心中的思念之情得到纾解,擦了擦有些湿润的眼眶,唤了一声:“景儿回来了。”
谢玄景听见白氏的声音,转过身去,便见白氏站在回廊之下,面上带着笑意。
谢玄景应了一声:“母亲。”
与方才唤几位叔叔婶婶时的态度相差无几,神情淡淡。
白氏的心被刺了一下,伸手抚了抚鬓角,以掩盖自己的难过。
她知道这并不怪谢玄景,当初这孩子刚生下来没多久就被老太君抱到身边将养,后来又被送去了承恩寺。他那样小,她这个做母亲的却没办法将他养在身边,他们之间的母子情分寡淡也是自然的。
“这一路上可辛苦?没有……”
没有受伤吧?吃的好不好?穿得暖不暖?
只可惜白氏的话还未说完,就被谢老太君的话给打断了。
“三郎能得到皇上赏识替皇上分忧,那是他的本事。好儿郎志向远大在四方,便是辛苦一些也算不得什么。若丁点苦都吃不得,那便不是我们谢家的儿郎了。”谢老太君已是花甲之年,鬓边的发都白了,可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很有威严。
白氏知道,谢老太君嫌她的性子太软弱。
在老太君看来,她这样的性子养出来的孩子成不了大器。
可她方才想说的,却是她作为一个母亲最关心的问题了。有没有替皇上办好事她不想知道,她就想知道她的孩子在外面有没有吃苦受罪。
此时被老太君打断了话语,白氏只能将剩下的话咽进肚里,往后退了几步,为老太君腾出位置。
谢老太君身着暗红色金线团福如意锦缎?袍,走到谢玄景身边,看着这个最让她满意的孙儿,那双浑浊的眼睛里炯炯有神。
“三郎这次回来,便多住些日子吧,过几日就是我的生辰了,有你在我才愿意过这个寿辰。”谢老太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