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底,远在长沙的孙可望便收到了窦名望从梧州发回的急报——广东清军调动异常,疑似分兵它处!
孙可望虽然能够猜到清廷会派兵从广西梧州以外的地方发起进攻,但并不知道清廷具体的作战部署,更不清楚是谁来攻,何时来攻,又有多少兵马来攻。
这个时代的战争便是这样,信息传达十分缓慢,很多时候都是两眼一抹黑,在战前很难获得敌方的真实情报,仅靠塘马哨骑,有时甚至连对方的军力,武器装备都弄不清楚。
而且,孙可望和李定国前期让窦名望直接率兵攻占梧州,原本是想要直接吓退广东清军,然后再分出一支机动部队,随时迎战来犯之敌的,却没想到窦名望所部大军撤退不及,直接被尚可喜,耿继茂等人的优势兵马给纠缠住了,反而是被清军困在了梧州城。
这也就导致了南宁,桂林等地的防御只能依仗尚且留在广西的胡一青,赵印选,袁来朝等人麾下的少数正规军,以及一些地方乡勇协助作战。
这些人原本只是出山依附李定国,并没有随军北上湖南,直到尼堪被杀,八旗兵主力溃退岳州之后,看到了反清复明的希望,他们才最终下定了决心,汇聚在了李定国亲信,广西巡抚徐天佑的麾下。
只是,靠着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人马,能不能击败线国安的偷袭,那就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只能说,当前的局势,虽然比一年前要好了许多,但仍旧危机四伏,一招不慎,极有可能满盘皆输!
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收到消息,明白了时间紧迫性的孙可望,迫不得已将决战的时间提前了半个月。
好在他早就已经开始了进攻岳阳,与屯齐所率八旗主力大会战的部署,大西军如今士气高涨,征发徭役又发粮发钱,湖南各地,广西北部征集而来的近二十万民夫干劲十足,决战的准备工作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
同时,孙可望更是以李军连战数月,疲惫不堪为借口,直接将殿前军放在了进攻部队的主序列,相当于夺取了此次大战的指挥权。
而李定国的直属部队,除了保存完好,实力并未有什么损伤的火器营,强弩营,武英,武安两个步兵营,以及精简之后的铁骑营,象阵营配合殿前军作战以外,其余的都成了决战的预备部队。
至于冯双礼,马进忠所部人马,孙可望则是打算将他们安排在侧翼,牵制和防御清军的包抄。
不难看出,孙可望希望集中大军中的火器,战象,配合弓弩,步营战兵,以协同作战的方式来发挥大军的最佳战力。
当然了,除了关怀士兵这个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的说法,保存李军实力,待日后收复广东再消耗,则是让李定国再无任何反驳之言。
说到底,李定国虽然也想争功,但和尼堪护军交战的经历让他很清楚清军野战的实力,对于将自己的主力部队放在主攻位置上直接消耗,他也是有所犹豫的。
而如今孙可望的部署也无懈可击,每每谋划进攻防守的方略都会问过自己,更不用说将清军逐出湖南之后收复广东的想法乃是必然。不然,大军仅有粮草兵丁,而无金银火器,更无法和福建的郑氏连成一片,局势其实还是没有彻底好转。
更严重的是,如果无法收复广东,后方便难言安全,无论是北伐还是东征,都无法全力以赴,更别说是打出什么战果了,长此以往极有可能被清军耗死。
在军事上天赋异禀,目光长远的李定国自然不会想不到这一点,他也明白作为主攻的殿前军,岳阳一战之后,短时间内绝无南下的能力。最终虽然心有不忿,但权衡利弊之后,也只能服从安排。
当前的岳阳一线,交战双方近一个月以来都在屯兵以对,调整大军部署,除了卢名臣率水军攻下了洞庭湖湖口的君山岛以外,双方都没有任何进攻的迹象。
原因也很简单:这一仗,孙可望输不起,屯齐也输不起,孙可望输了便难以再统御永历-大西复合政权,屯齐若是输了,那数罪并罚,他的爵位,官职恐怕都要没了。
所以,屯齐征发了周围来不及逃难的所有百姓,在岳阳城外围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从羊马墙,拒马枪,陷马坑到鹿角木,铁蒺藜,可谓处处设置,要不是岳阳城原本的护城河足够宽大,恐怕屯齐也不会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