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季扬了扬手里的袋子,爽朗的大笑。
《明报》从50年代始,直到今后几十年,在香江报业都是执牛耳的存在。能在上面发块豆腐块大的文章都能扬名,更何况邹季这种可以连载的作者。
所谓“文人不言利”!明报也就是算准了这点,才能够以偏低的稿酬,从众多的名人大家手里拿到文章。
但是邹季不同,《仙葫》这个作品的质量非同一般,一定能够让他获得足够的名气;
之后,就应该是逐利的时候了;
膏梁足,而后知礼仪!
邹季出了大楼,正要离开,却见到和尚刘拦在了车前。
他微微一笑,随手把袋子丢给二女,再次进了昨日的咖啡厅。
“邹生...”跟昨天相比,和尚刘的态度要更加拘谨一些。
看来有戏!
其实,和尚刘是看到他从MR上下来,才临时动了心思的。
昨天邹季不过是刚刚游过海的大陆客,只不过写了本还算可以的小说,衣服和花用无一不算落魄。
但是今天他开着辆豪车过来,和尚刘不得不对邹季重新评价。
“邹生,我只是想问一下...自己办报社的话,我要投资多少钱?”
这就是小资产者患得患失的心态了,八零年代的香江,到处是机会;每个人都想要当老板,看着别人发财会眼红,但是机会摆在面前,又瞻前顾后。
但是百分百发财的机会,谁会送到你面前?
邹季的媒体王国,只是为了未来能有一个发声之地,需要的是个守成稳重的人,但也需要有一定的魄力。
换而言之,你又不是我的崽!
“所以...你若是有气魄和我搏一把,那从此我叫你和尚刘,若是没有胆气,你还是刘编辑。”
香江地少人多,杂志社报社至少上百家。自己从零开始费时耗事,邹季便吩咐和尚刘去做个调研,针对那种中小型的报社先筛选一批出来。
其实,香江的报纸虽然五花八门,但是排在前列的《明报》、《大公报》、《星岛日报》、《香港文汇报》、《文学世界》都不用考虑;剩下的专门报道新闻、财经、马经等报刊也不适合。
剩下的一些报纸虽说还是让人眼花缭乱,但若是排除掉销量很好的,也就剩下二十余家。
销售渠道并不担心,遍布香江的书报摊未来都可以谈。
其实现在最紧要的却是各个岗位的人才和印刷厂,只要这两样把握在手里,报社在未来就不容易被人卡脖子。
这些都是跑跑腿就可以知道的事情,更何况和尚刘混迹报界许多年,总有些知交故友,只要有心,专注打听有印刷厂的报社,应该几天就会有消息。
“邹生,我还不知道您的电话呢!”
和尚刘满口答应下来,赶紧问邹季的联系方式。
邹季一怔,只记得这是八十年代的香江,却忘记了这是影综世界,虽说还没有出现智能机,手机还是遍地可见。
是应该给自己配个电话了。
还有黄蓉的身份证也该去办,要不然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等邹季再次回到车里,突然小结巴一个拥抱,把她搂得紧紧的;
“好多钱!保护费都收到《明报》来了,我们发财了!鸡哥,你好棒啊!”
“姆啊!姆啊!”
小结巴不停地吻着邹季的脸!
好家伙!这脑洞开的。
全港上下,有谁人敢去收《明报》的保护费?
记者笔杆子一动,警察都要被喷死,第二天就要开门查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