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渠梁感到很有必要同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见上一面:
“景监,明日,你就带着那个年轻人,叫梁元对吧,对,叫他来见我,我相信,这个年轻人不一般啊。”
“诺。”
景监回到府上,正好看到梁元和梁二现在门口避雨。
“你们怎么在这里?”
“大人,这次如何?”
梁元没有回答景监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明日,你和我去见国君。”
梁元立刻笑了:“我就知道会是这样的。”
“我不明白,你与国君差不多大的年纪,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的说法。”
“哈哈哈,大人,这个不可说不可说。”
随后,景监三人一同进了府中。
梁元也不是不说,实在没法告诉告诉景监啊。
因为那是他在书中看到商鞅反驳甘龙说的话。
他只是算了算时间,这个时候,朝中的守旧派一定在反驳秦孝公变法强国的心思。
秦孝公肯定正在为此头疼,所以梁元才告诉景监那段话的。
为的便是为秦孝公找到一条反击守旧派的理论,让秦孝公减压,迅速赢得他的好感。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不知道此时还不是商鞅的公孙鞅现在在做什么?
有人笑就有人哭,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对于卫国公子公孙鞅来说,这段时间却是个倒霉透顶的坏日子。
原本各方面都很优异的他,却因为在卫国找不到伯乐,变得十分难受。
尽管现在还没有开启科举制度,公孙鞅虽然也不等同于后世金榜无名的落第秀才。
但,此时此刻公孙鞅的苦闷心情。
丝毫不亚于后世那些学富五车十年寒窗,身怀报国大志,到头来却金榜无缘的失意书生。
而这一切,却并不是因为他公孙鞅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的出身。
公孙鞅虽是卫国国君的儿子,尽管他才能出众,甚至可以说是出类拔萃。
但可惜在那个注重门第讲究长幼嫡庶的时代,他身上的这些长项却丝毫无助于处于竞争涡流之中的他入围。
只因为他不是卫国国君嫡子。
别看同样都是卫国国君的亲生儿子,但是却存在着天壤之别。
君后生的儿子是嫡子,拥有天然绝对的君位继承特权。
而其他嫔妃生的儿子只能被称为庶子。
与嫡子虽说是名义上的亲兄弟,但却没有嫡子所拥有的王位继承权。
中国古代从周开始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就是说,只有国君的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国君大统。
庶子就算比嫡长子早出生几年,再有满腹经纶,也是无缘君位的。
很不幸,公孙鞅正属于这样的尴尬情况,只是一个庶子。
庶子也罢了,偏偏公孙鞅还生在充满猜忌防范的卫国。
由此,他更是找不到施展抱负的舞台。
做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但是,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胜任一国之君的艰巨使命的。
要知道,治理好一个国家,驾驭好天下黎庶臣民,需要国君拥有超越众人的非凡智慧。
公孙鞅稀罕的并不是国君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荣耀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