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定邦是真心想给里面的人一条活路,不是走个过场堵人家的嘴,以便攻城成功好屠城。
众将对他过早收兵的做法有些不解,明明可以借着夜色掩护更好地攻城嘛!
当他说出要对城中进行劝降的时候,很多将领都有抵触情绪。
“将军!干嘛这时候劝降啊?咱们再加把劲儿明天就能打城头了!”
“就是啊!破城以后,把这帮蒙古鞑子全宰喽!”
这倒在冯定邦的意料之中。
“哦?
那城门洞子已经被砖石勾缝封死了,你们不知道吗?
义军现在是有实力能从城头打进去,可是至少还得付出四五千的伤亡!
你们谁敢立军令状保证把伤亡减轻少一半,我就把攻城的任务交给他。
有能耐攻下来,功劳全是你的!”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谁也不敢这时候充大瓣儿蒜。
武将总是想通过打仗建立军功,士卒只要伤亡不是太大,他们才不在乎呢!
若是让某个将领率军单独去作战,那他是愿意敌人投降的,反正功劳全是自己的嘛!
攻打郑州就不同了,本来就是全体出动,参与将领很多。如果打下来了,大家分一下功劳也还好说。
可现在搞劝降,那功劳不就成了冯定邦自己或他手下哪个文士的了吗?
这种耍嘴皮子的事必须得文人来啊,他们这帮舞枪弄棒的大老粗哪里懂得!
这也是冯定邦现在发愁的地方。
义军现在大小将领能打仗的多了去了,可优秀的文士却很少,能言善辩的少之又少。
陆鸿尝试打破刚才的尴尬局面,开口问道:“将军可有合适人选前去劝降?”
冯定邦眨了一下眼皮无精打采回道:“我一时还没有合适人选!”
陆鸿接着说道:“我手下有一人可担当此任!”
“哦?说来看看!”冯定邦眼神一亮。
“此人名叫孟无咎,是汝阳人士,半年前为避乱北机缘巧合投奔了义军。
孟无咎三十五六岁,以前是教书先生,不仅熟读四书五经,历史也很精通。他说话有根有据,通俗易懂,且思维缜密口舌灵活。”
“把他叫来我见见!”冯定邦对这个孟无咎开始有了兴趣。
劝降或者出使,没演义或影视剧里那么夸张,搞得跟辩论大赛似的,还是一个人硬刚人家整个朝堂几十号人。
首先就是实力的问题,战场得不到的利益,谈判桌也别想得到。靠一个人口舌那二两肉,能抵的几万士卒的浴血奋战?
至少冯定邦目前是这个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