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与甄家有仇的,朝中首推工部主事孙国栋。他现在虽然只是正六品,但往前数四年那可是正三品的工部左侍郎。
他和他弟弟孙国育都是寒门出身,家里是江南一带的。兄弟俩差的年岁大,当哥哥的几乎是当爹一样把弟弟拉扯大。
又凭借着一手勘测河道的功夫得了当初仍是工部尚书现为阁臣的楚思道的赏识,这才凭着同进士出身一路做上了工部侍郎的位置。
孙国栋当上官以后也好生培养胞弟孙国育,其弟在治水一道上同样颇有建树,因此在四年前江南水患时孙国栋便举荐孙国育做钦差前去治水。
却不知发生了何事,孙国育“失足”跌落大坝就此失踪。孙国栋及其妻子把孙国育当亲儿子拉扯这样大,哪能接受这个事实。
一个不慎甄家旁系露出些许马脚,这下孙国栋便天天去宣政殿坐着哭逼太上皇彻查。太上皇恼怒再加上太上甄妃的枕边风,一下就将孙国栋连降六级。
同年孙国栋的长子就在书院坠马而死,其幼子也是一度生命垂危。
要不是楚思道不忍心请去御医,又让人警告了甄家,怕是孙国栋剩下这一家三人也早已没命了。
这些事儿他们心中有数是有数,可邪门的就是找不到证据,好不容易找到的人证也死活不开口,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楚思道最是爱才,此时有了这样的机会,一是让孙国栋有机会亲眼看着仇人落魄,二是借此让孙国栋振作起来好好办差,便免不了要开口举荐。
“陛下,臣有一人。现任工部主事的孙国栋,其能力卓绝胆大心细,陛下可传来一见。”楚思道四十出头的年纪,声音也算醇厚悦耳。
赵钰倒是很少听这位阁臣单独说话,此时见他开口也有些诧异。但很快便反应过来,他口中的孙国栋正是自己下江南时遇到的那座国栋桥的国栋。
据说这位孙大人当初也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当时上皇刚刚登基就发生江南水患。他顾念家乡父老主动请缨治水,功成后百姓便集资修桥,特意以国栋为名来表达对其的敬爱。
赵钰早先便令密探查清与甄家有仇之人,自然知晓这位孙大人的事情。只是碍于孙大人对皇室的仇视以及自己处境不妙,这才没有去贸然接触。
他也没有询问孙国栋的其他事,只是看了看其他人道:“诸卿可有异议?”
见他这样问,反而让下面的大臣们心下发紧。什么情况下皇帝会不询问被举荐人的具体信息呢?自然是陛下本身就对这个人有所了解。
可这样反而更显得陛下可怕。前朝规矩太子不可参政议政,到了乾朝对这方面并没有具体规定,但因为甄家出手干扰以及太上皇的默认,太子是从未登过宣政殿的门的。
再加上太子吃住都在宫中,虽说可以外出,但一举一动都会被太上皇知晓。太子也没有渠道结识大臣,只能借着宫宴彰显一下这个太子的存在感。
也就是这些年大了才被太上皇指使着处理烂摊子,借机和大臣混了个脸熟,传出些好名声。但这并不能解释太子熟悉一个窝在角落里的工部主事,还清楚他的生平。
谁见过抄家的钦差是工部出身的?五城兵马司和兵部的官员能去抄家的一抓一大把,何必要一个工部主事去?
陛下是知道孙国栋与甄家有仇的。
谢宁等人悄悄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些惊骇。他们才发现可能小看了这位陛下,那大皇子发动兵变真的是个巧合吗?
赵钰不知道下面臣子心里在想什么,见他们交换眼神只以为是还有人选没有说。“诸位卿家若有异议可提出,不然就命孙大人为钦差了?”
谢宁等人连忙收敛动作,齐声道:“谨遵陛下圣意。”
另一边的老太妃压根不知道此时皇帝和大臣都在商量怎么搞甄家,还不断催促着宫女去传自己的侄媳妇入宫。太上甄妃也早被叫到老太妃身边,姑侄两个坐在一处都有些发愁。
甄妃虽说已有四十却也是风韵犹存,嗓音仍带着少女的清甜。她面色发愁的看着姑母道:“哪怕太子此时不发作,那些东西丢了也是祸患。”
老太妃年纪大了更有耐心,她慈和的面色上闪过些许阴狠,用沙哑的声音缓缓说道:“既然找不回来便不要找了。我给你的方子你配好了没有?”
甄妃闻言眼中闪过些许不忍,但很快回道:“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