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此事原本应该是太子去最为合适,可眼下太子之位空悬,只好在众皇子之间择一个适宜人选。三皇子敦厚,性子稳妥;逸王处事灵活,熟悉民生,这两年对朝堂之事也渐熟悉;还有嵇王,嵇王聪慧,办任何事也都挑不出来错处。应以这三位皇子为首选。”左相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提出了三个自己认为可选的人。
这时御史上前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嵇王的能力是朝臣所有目共睹的,臣推荐嵇王去。”
“臣以为,三皇子办事稳重,且素来仁厚,必不会出差错,沧州之事交由三皇子来办,定然不会生出事端。”御史大人的话音刚落,就有人站出来反对。
双方僵持不下,“太尉以为如何?”太尉是皇后的母家,皇上这时提出问太尉的意见,本应该是有明显的偏袒之嫌,可因为太尉一向为人公允,而且因逸王与皇后并不亲近的原因,太尉在朝堂之上从未偏袒过姜彧,所以并没有人对皇上此时的话有何异议。
“皇上,老臣以为三位皇子中,嵇王的能力最值得认可。”太尉一边说一边看向皇上,听到他也这么说,皇上的眉头也蹙了起来,只听得太尉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毕竟只是沧州的一次小混乱,没有必要非得让嵇王去,嵇王前些日子为查案费了不少功夫,也该休息一阵子了,不敢这样劳累嵇王。倒不如让逸王去,逸王不常参与政事,也能让皇上看看逸王的实力不是。”太尉虽然在为姜彧说话,可言语时,没有看姜彧一眼。
“既然太尉都这样说了,那朕就将此事交给逸王姜彧。你若是处理的好,朕有赏,若是办得不好,是有惩罚的。”皇上的话缓慢而郑重,端着脸看向姜彧。
“儿臣领命,定不负父皇和太尉的信任。”姜彧上前领命,可能是因为提前已经知晓,言语中并没有对这份不容易得来的差事的欢喜,只有接到差事的恭谨。
“可还有事启奏?”心头的事情已经找了人来解决,皇上此时已经恹恹的,连语气都带了些懒散。
“皇上,臣有本启奏。”一直没有参与他们的话端的右相站了出来。
“旧年祭天的祭司台也该修葺一番了,既然此事交由逸王去沧州处理,不如让逸王顺带一起办了,也省了皇上再为此事烦心。”他周到着言语。
右相提出的事情确实是个重要的是,是以皇上又支起了身子:“这倒是件大事,右相有心了。可若是将事情都交由逸王一人来办,朕却担心他一人负担不了,万一累坏了身子反而不好,不如就让三皇子与逸王一同去,右相认为如何?”皇上方才还在纳闷,为何之前的举荐过程中没有右相的参与,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皇上思虑周全,臣拜服。”右相见皇上一番话,将他的其他说辞都堵了死,只好认同。
“儿臣领命,一定尽心尽力,与四弟一同将沧州重新复兴,不辜负父皇的信任。”三皇子得了命,感激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