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准确来说还没正式开机,但这电影太考验美术了,布景那是老早在搭了。
外景则会去北平、津门、琴岛拍摄。
“云冬导演呢?”老郑停好车,直径进去找人去了。
何坪和王展缀在后面聊了起来:“老郑支持这个片子费了大力气,厂里都指望着它赚大钱,我带你钻钻‘东陵墓道‘。”
王展走走看看,到处乱摸:“还可以啊,这质感,这细节,跟真的似的,比那些港片了强多了,他们的太假了,一看不是泡沫就是塑料做的,关键还特粗糙。”
“那是。”何坪得意道:“灯光一打,更真。”他指指脚本上涉及这处场景的分镜头。
“你觉得满分10分,我们这电影能打几分?”他们一圈逛完,何坪问他。
“5、6分吧。”
“嗬!你找茬吧,以娱乐片的标准看!这又不是艺术片。”李云冬奇了!
王展和何坪吓一跳:“李导?!你怎么走路没声儿?!”
老郑也在边上,背着手。
李云冬佯怒:“那你倒说说!这都不还没拍吗?怎么才5、6分呢。”
王展转移话题笑道:“厂里都指望着它赚大钱。我是觉得,咱得利益最大化,这布景咱可以二次利用啊,电影上映是有间隙的,厂里不是83年成立了电视剧部么?也生产了一些电视短剧。小说的后半部既然不能拍成电影,为什么不把后半部套拍成电视剧呢?但要上电视,尺度和场面肯定要控制,改编的幅度也会很大,可能要换个角度讲故事。”
老郑和李云冬都眼睛一亮,感觉非常可行。其实他们都清楚,后五部是很难拍成电影的,厂里每年就那么些摄制名额,三年拨给他们5部,已经是极限了。
老郑当即道:“我回头组织人做剧本,这次就不找原作者了。”
王展提电视剧的事,一来是他知道后5集拍不了了,二来是因为他知道电视普及率将迎来一个爆炸,一年以后,城镇普及率就能超过五成。
下午也没其他啥事了,一杯茶水,读书看报消磨时间。
时间很快过了一个星期,王展开始排制片计划,琢磨了老半天,发现最快11月就能开始制做拷贝。
同时,这芦韦把剧本改完了,吴天鸣判定至少比之前那版提升了一成半,王展都不知道他怎么判断的,还能量化。总之吴天鸣兑现了他的承诺,带着芦韦加入主创队伍下生活去了。
临走前,王展和吴天鸣碰了个头:“《老井》肯定好,厂里计划明年上映。那咱不如多报名外国电影节呗,也别等新开张东京电影节了,我打电话问过他们组委会,明年不办,后年才办第二届。咱先送去柏林电影节试试,时间刚好是明年2月,后年再报东京电影节。”
“西柏林电影节…”吴天鸣喃喃。
“所以《老井》过去会受重视,有讨论度,我觉得应该会很符合他们的口味。”
由于王展的蝴蝶,《黄土地》直接参加了84年的洛迦诺电影节,比原本提前了一年,陈皑歌依然得了银豹,但这届金豹却是贾木许的《天堂陌影》,这可是名留影史的经典文艺片,王展在21世纪都听过大名。
这个经历,也让王展有了些想法,既然他现在能够判断未来其他电影的水准了,何不利用信息便利来取得更大的荣誉和价值,这样也能把华语电影推得更高,推得更远,艺术高度和商业高度都要趁着80年代全面拔拉起来,加速市场的成熟,说不定能力挽狂澜,从而改变十年后华语电影寒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