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科来到这个平行世界的东汉末年后,他发现,整个历史的时间线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刘科努力回忆着在未来世界了解到的这段历史。
在当时打定军山之战时,跟随刘备出征的主要将领是法正和黄忠。法正出谋划策,告诉刘备不要死磕阳平关,而是南渡沔水,告诉黄忠在定军山山口不停向魏军挑衅,引诱其出来迎战,并最终全歼夏侯渊部。
但是刘科穿越过来以后,发现在当前世界的时间线里,法正这个辅佐刘备拿下益州的关键人物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甚至连刘备能拿下益州都只是因为益州别驾张松对刘璋的背叛,法正就这样消失在了这个平行宇宙之中。
刘科开始意识到,虽说自己对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了然于胸,但是自己现在所在的这条时间线,和他了解的那段历史,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这也给刘科未来在三国的征战生涯带来了一定的未知数。
在这里,刘科虽然前知一千年,后知一千载,但是仍然无法任性行事。他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这一身的娴熟的弓马骑射本领,还有可能不甚可靠的历史知识。
定军山山路,魏军大营。
魏军征西将军夏侯渊和张郃、夏侯尚等驻守汉中的将领在听说刘备强渡沔水,意图攻取定军山后,便连夜率领大军冲上定军山和蜀军在山口筑围对峙。
张郃重兵守东围,夏侯渊却只带着四百余人轻兵守南围。
定军山虽然在当时对魏、蜀两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实际上的定军山并不像泰山、华山那样拥有超高的海拔和险峻的地形。
论山体形态,定军山的绝对高度只有二百米左右,由十几个小山头组成,整个山体大概十几公里长。仅从这一点上看,魏、蜀两军实在没必要为了这样一座小山头耗费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
不过,定军山的战略意义绝不在于它的高度,而是在于定军山南面的“仰天洼”和它整体的地理位置。
首先,定军山南面的“仰天洼”是一块形似锅底的巨大洼地,洼地内可以同时容纳上万的士兵,是行军时用来安营扎寨的绝佳之选。
加之定军山作为汉中的门户,自古以来都是得定军山者得汉中,而得汉中就意味着拿到了入主中原的通行证。
有先例可考,在几百年前,刘备的先祖刘邦就是从汉中起家,背靠汉中,击败项羽而一统天下。
因此刘备在听到曹操攻占汉中后,便急不可耐的花费数年时间和曹操对峙,以期夺回汉中。
而夺回汉中,首要的第一步就是拿下定军山!
拿下定军山,夺回汉中,对蜀汉政权而言,不仅意味着继承先祖刘邦的事业,更是意味着扭转蜀汉对曹魏的战略被动局面,化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
此时魏军大营的中军帐内,夏侯渊刚接待完曹操派来的使节,使节带给夏侯渊一封曹操的亲笔书信:“妙才亲启:为将者,应当刚柔并济,万万不可只凭借蛮力行事。如果只是自恃其勇,不过也就是一夫之敌,匹夫之勇。孤如今屯兵于南郑,卿字妙才,孤正要品鉴卿之妙才。与玄德对阵,切莫行事鲁莽,辱没妙才二字!”
夏侯渊逐字逐句反复读完曹操写给他的亲笔书信后,喜不自胜,早已把坚守定军山的基本策略抛之脑后,恨不能立时冲出山口砍下刘备的脑袋,让使节带着脑袋回去,让魏王曹操亲眼看到自己的“妙才”。
立功心切的心态让夏侯渊只记得曹操赞赏他的妙才,却忽略了曹操千叮咛万嘱咐的不可鲁莽,自恃勇力。
夏侯渊急忙叫来了张郃,声音带着无限的诱惑说道:“儁乂,刚刚魏王给咱来信了,魏王已经率领大军屯兵于南郑,不久就要讨伐大耳贼刘备了。可是咱和你近些日子一直在这定军山里窝着,啥时候才能建功立业?!”
不等张郃回答,夏侯渊思忖片刻继续说道:“咱是等不了了,明天,明天咱就出去把刘大耳和黄忠生擒回来,向魏王邀功请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