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来春安城这几天,纪彬就一件事,买买买。
引娘看得多了,也没之前那么生怯,去什么样的店铺都能大大方方,更长了不少见识。
从小摊贩到大店铺,什么新奇玩意儿都见了。
可是到了兰阿巷子,引娘还是非常惊讶:“这里就是工匠们所在?竟然住这么好看的房子。”
兰阿巷子是由一间间房屋整齐罗列,进了能并行两车的巷子,家家户户都是做工匠生意的。
现在才是十一月下旬,有些作坊已经在做三月风筝了。
更别说年前要用的佛花,灯笼,彩带等物,现在抓紧人手赶制。
纪彬过来时手里提着薄礼,是真的很薄。
春安城常见的点心饴糖扎了几包,给他之前买过东西的铺子送去。
这也是他来春安城的目的之一,给以后要合作的作坊送些年礼。
当然,以他们现在的合作关系,送多少年礼也是有讲究的,送多了人家看轻你,送得太少,又觉得是乡下没见识。
所以纪彬挑了不会出错的点心饴糖,就当是带着妻子逛街时候随意买的,路过这里正好来看看。
没想到合作过的几个作坊老板竟然都认识他。
毕竟小贩之间的消息最为灵通,那邑伊县的李老二不来,他们也犯嘀咕啊。
一打听才知道,邑伊县出了这样的人物。
再想想纪彬的模样,气度不凡,竟然有些大家风范,这在一个县城小货郎身上简直不敢相信。
可这次再见,纪彬换了身干净妥帖的衣裳,头发梳得整齐,竟然有几分读书人模样。
这作坊里面的几个老板对他也是非常客气。
做谁的生意都是做,做聪明人的生意自然最好。
从这几个作坊出来,纪彬脸上的笑更真诚些。
其实只是他自己来进货,也不需要送什么薄礼,但他要做的却是整个邑伊县的买卖。
具体来说,是邑伊县跟春安城之间的货运买卖。
从春安城到邑伊县这条官道是近几年才修的。
平坦宽阔,若不是利用好了,岂不是辜负当地父母官的心。
纪彬看过了,现在的春安城生机勃勃,自然带着下面的县城一起盈利。
不然怎么能随便吃下二十几个货郎的货物?
他要把邑伊县的东西运到春安城,再把春安城物美价廉的东西送到邑伊县。
之前最接近这条路的人是李老二,可他却只吃中间的利钱,却不想想竭泽而渔是走商路的大忌。
哪有只能你挣钱,别人都喝西北风的。
互惠互利,这才能长长久久地做生意。
纪彬终于完成心中大事,笑着对引娘道:“最近四五天累了吧,歇一歇,咱们回家。”
引娘点头,累其实不累的。
但感觉学到好多东西,也见过以前从未见过的新奇东西,回去说给姊妹听,她们说不定都不信。
纪彬事情办完,当天晚上传信给柴尺,跟他说一声自己跟引娘就要回乡。
原本就是客气打声招呼,没想到当天晚上柴尺竟然来了。
柴尺满面春风,显然最近几日过得比他还滋润。
更重要的是,柴尺还带来个好消息。
原来王知县到春安城的时候,得知刺史谭清已经前往都城述职,他竟然晚了半天。
王知县还奇怪,这也不是刺史述职的时间啊。
按照南军国的惯例,谭清这样的官员三年回一次就行。
这是谭清来春安城的第二年,就被召回京城,说是陛下恩典。
王知县正丧气,刺史手下官员主动安慰,还说谭刺史走之前特意夸赞王知县,还给他评了甲等,更有一封亲笔嘉奖。
这才王知县一扫之前的颓态,高高兴兴拜会春安城的旧友。
有这种好事,手下柴尺等人自然也受到赏赐。
王知县还没忘了纪彬跟他家娘子,也给他们留了一份。
柴尺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一直找不得空送东西,听闻纪彬他们要走,连忙把知县送的布料首饰摆件拿过来。
这些东西放在富贵人家或许不算什么,可寻常人家谁在家摆花瓶啊。
纪彬哭笑不得,可惜了这东西若能转手当了换银子,不比带着当累赘好。
不过在柴尺面前,他还是认真感谢,更是朝王知县住所方向拜了拜。
第二天收拾行装上路,引娘都有些不舍得骑小毛驴了。
毕竟小驴身上少说也有二十斤的货物,再背上她,会把小驴压坏吧?
纪彬劝了几句,才让引娘坐一阵走一阵。
但等到了邑伊县,再把就近买的米面油这种东西驼到驴上,引娘说什么都不肯坐,只让驴儿背着东西。
两人这次回家,皆穿着新衣不说,旁边的驴儿身上背着那么多年货,一路不知吸引多少目光。
纪彬刚到村口,就被两头小狼直接扑过来。
他们一走就是快十天,小狼崽个头都长了不少。
看来王婶子确实帮忙照料了。
小狼崽围着他俩打转,显然亲热得很。
纪彬给它们两块糖,就见它们高兴得没边。
谁知道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纪二看到,冷嘲热讽:“人都吃不起饴糖,你还喂给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