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刘宗敏与陈汉升依旧早早出了墩堡,再次前往沙河州城购买粮食与农具耕牛。
李大眼则把昨日从鸳鸯寨堡要来的二十户匠户,仔细查问,得知共有五家木匠,三家泥水匠,其余都是铁匠,铁匠又分世代打造农具与打造兵器的。
其中,另李大眼惊喜的是,还有一家匠户,原本是镇城杂造司的,专事打造,修复鸟铳,三眼铳等火器。
了解之后,李大眼安排张成夫妇,将流民分作几队,一队到古城林场伐木,砍伐回来的木材,交由木匠打理,准备择良辰吉日,建造冠虏堡。
泥水匠也一样,在红水河边,沿河建造砖窑,就地利用开凿河渠,挖掘的泥土,烧制红砖,说来也巧,沿红水河两侧河岸,大都是可以烧制红砖的黏土。
铁匠们,则是把屯田官艾大人拨付的破旧农具,重新回炉熔炼,打造农具。
问过专精火器的匠头,想要打造鸟铳等火器,其他不提,当以铳管最为关键,这铳管所需材料,必须是百锻精铁,如今原镇虏墩内,没有铁锭。
李大眼记下,准备这次前往防守杨大人府上,看能不能讨要一些铁锭。
嫂子高氏没走,说是住几天,帮李大眼打理内宅,等安稳了再回去,顺带,她接过为一众流民准备饭食的差事。
李大眼看着一众流民,都在各自安排下,开始忙碌起来,站在墩台,放眼望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人群如忙碌的蚂蚁,黑压压的来回不停,心中感叹不已,勤奋安顺,就是这个时代农民的写照。
只要你给他们一口吃的,再好就是安稳平静的生活,他们就能发自内心的拥戴你,感激你。
李大眼与嫂子说了,从今日起,每日三餐,早饭稠粥配烤饼,另外两顿全是干饭,再把猪肉,大锅焖煮成肉汤,给他们安排上。
安排好了一应差事,李大眼与刘元芳,则骑马赶去红水乡堡。
两人策马一路南下,穿过鸳鸯寨堡再行十多里,就来到红水乡堡。
红水乡堡是沙河卫左千户所的所治,是鸳鸯寨堡与另外几个大堡的上署。
乡堡据记载,周长二里二百步,高三丈五尺,万历年间包砖,治所官军近三百人,堡内越有军户数百,人口二千多。
红水乡堡没有南门,只有东,北,西三个大门,李大眼与刘元芳,凭腰牌从北门进入,守门的甲长验过两人腰牌后,脸上露出惊疑,让两人进了乡堡内,显然,他听说过李大眼的身份。
比起鸳鸯寨堡,红水乡堡确实热闹了不少,沿途主街上,两侧店铺多了许多,人流也密集许多。
同样的,这里的人,也大多都是面有菜色,即使上街,也都匆匆忙忙,且大多都是前来购买粮食与其他生活用品的。
李大眼留意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粮店,乡堡内粮店,大多都是上署州城粮店的分店,存量不多,只能供应乡堡内近两千人口短时吃用。
李大眼找了一家店铺,花了近二十两银子,置办了一份厚礼,这才算着时间,来到了千户官厅门前。
向守门的小旗官递上拜帖,言说让他帮忙通报一下防守官杨大人,就说下属李大眼求见。
守门小旗官,看了一眼拜帖,嘴巴一撇,右手三指搓动,见李大眼没有反应,横眉说道:“你就是李大眼?我还以为能一战斩杀瓦剌青甲士的人,是身高一丈腰围八尺的好汉,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个穷酸。”
李大眼暗道不妙,自己从后世而来,哪能不明白守门小旗官的意思,只是这次本就是为打秋风而来,身上所带银钱全买了礼物,余者空空。
本想着凭自己的名号,能省了一笔拜门礼,却不料自己的名号,在乡堡守门小旗官眼力,不名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