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腾出来的小屋里,点的是村里人家里留下来的煤油灯,毕竟,村里暂时连电都没通。
虽然秦淮南已经搬城里去了,但是村里还是给他保留了地和房子。
村里的老支书亲口给秦淮南下了保证,不管他以后回不回来,这里都给他留着,他的房子会由村里定期派人打扫,地也暂时归村里帮忙打理,收成给他记着。
无论什么时候,秦淮南只要回村,就一定有让他落脚的地。
这一点,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因为,老一辈人最在乎的不外乎两样东西,房子跟地。
只能说,这个时候,村里的氛围还是相当和谐的。
哪怕以前可能也会存在一些摩擦,但是一致对外的原则,从来没变过。
这种感觉,就好像...很多少年时代打过的架,只要不是太恶劣的,到后来都会变成有趣的记忆,甚至给人感觉更亲近些。
老支书,姓丘,大概应该算得是一个好人。
当然了,很多时候,人好,未必做的事就是对的。
好人添乱的时候,也多了去了。
毕竟,见识这东西,因人因时而异,有时候是完全没办法的。
老支书所求的也不多。
只想有着不求树碑立传,不求万民伞,只求后代村里子孙不再缺吃少穿,不再病不就医,村民们过好日子的时候,能偶尔说起,那时候的村支书,大概姓丘,是个好人。
见识是时代赋予的。
何况这个时候,哪怕很多地方五六十岁左右的官员,因为自身出身背景、文化水平、眼光、思维等因素的局限,本身连眼下这个时代,都已经快要跟不。
像这种其实不那么适合管理,也没有太多主意办法,一心为民但是多数时候只知道埋头苦干的村支书。
好或不好都很难下定义,只是后来不常见。
因为不论哪一行,到最后终归都要考虑赚钱。
自古学文习武之人最大的出路,还不是卖与帝王家?
当下老支书他们所拥有的,其实算得是另一种智慧。
一种在平实生活当中,对于人和事独到的理解和解读。
而且他们的做法,是很容易让人为之感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