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之内,一个模样干瘦的老头被侍卫领着走了进来。
老头叫宋应星,是个屡试不第,没考上进士的老举人。
他自问没什么名气,所会的也不过是一些奇技淫巧之类的东西,不值得被朝堂大佬看中。
他是真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被带到这里来。
他有些忐忑的向四周打量了一圈,最终目光落在了正坐在高台上批改奏疏的朱元璋身上。
他目光中有些惊奇,但更多的还是一种对于真相的探寻。
早在大半年前,江南地区就开始有一则传言广为流传。
“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忍百姓困苦,不忍异族铁蹄踏破汉家河山,掀开棺材板从孝陵里跑出来拯救大明朝来了。”
这则流言被人刻意散播,上至八十岁老翁,下到刚上蒙学的孩童,甚至那些大字不识的百姓都言之凿凿。
宋应星甚至听说,前段时间还有人特意跑去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去看明孝陵是否真被掀开了。
对于这些滑天下之大稽的言论和行为,宋应星一向是不屑一顾的。
什么朱元璋复生,这绝对是一场惊天大骗局,是有人在刻意利用洪武大帝的名号在朝堂上搅弄风雨。
但直到三天前,有锦衣卫突然找上门来,言称洪武大帝指名道姓要见他,这顿时让宋应星吓了一跳。
本以为自己身在江湖可以随意指点江山,但没想到这些锦衣卫这么神通广大,自己只是在没人的时候发几句牢骚而已,这就事发了?
“难道自己真是因为那些私下吐糟洪武大帝的言论被抓到这里来的?”
“这也太兴师动众了吧?”直到此刻站在奉天殿里,宋应星依然有些难以置信。
“你就是宋应星?”
终于,批改完最后一份奏疏的朱元璋抬起头来,看向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问道。
“是,草民就是宋应星!”
“这本《天工开物》是你写的?”朱元璋从高台上下来,手里拿着一本书问道。
“是……是草民崇祯十年的时候发行的。”
“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奇技淫巧,陛……陛下见笑了!”宋应星颇为忐忑道。
“胡扯!”
“以后谁再敢说这是奇技淫巧,咱就砍他的脑袋!”
朱元璋怒意勃发:“一本利在千秋,能造福万亿子民的奇书就这样被这群尸位餐素的家伙视而不见,每次想起来咱就气的牙痛。”
扭过头,看到被自己吓的脸都有些发白的宋应星,朱元璋一脸怒容瞬间融化,换成了和善的笑意。
“先生见笑了,咱不是说你,是说那些当官的呢!”
“先生大才,《天工开物》咱已经看过好几遍了,但现在再读依然觉得受益匪浅。”
“这是本奇书,能写出这本书的自然也就是奇人。”
“先生可愿入朝为官,咱想让你做咱大明的工部尚书,替咱造火枪大炮、改良水稻、小麦的良种,改进织机,发展……先生书中提到的工业体系。”朱元璋满脸都是期待道。
“陛下认可老夫书中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