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行之前已经推拒了很多采访甚至是网络综艺节目的邀请,但是还是没有熬过张京燕的电话催眠,甚至许文深也建议他接受这个访问。
《南方人物周刊》并不局限于娱乐影视方面,甚至很少邀访影视产业的从业人员,其报道人物一直是以工商界人士为主的。
按照《南方人物周刊》标榜的报道对象是对华国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人类的向善力量和深遂驳杂的人性魅力的人。
陈景行按理来说是无论如何够不上标准的。
完全是托了网飞的福,《彗星之夜》上了美国推特趋势第六名,同时又借助了在美国影视文化高地的热度,还实现了对其他国家比如日韩东南亚地区的传播。
华国已经有十几年没有一部能在欧美赢得广泛热度的影视作品了,而这一切被一部成本低廉的网络电影做到了。
出口后的热度又被内销回来之后,《南方人物周刊》的总编因此临时更改了选题,通过幻世网向陈景行发出了邀约。
很显然,《南方人物周刊》想讨论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
访问记者戴着眼镜,是个气质很优雅知性的女性。
“陈导您好。”
“您好。”
“您喜欢别人叫您陈导吗?”
“喜欢,当导演,拍电影是我很早的梦想。”
“我注意到您不是科班出身,大学学的专业是数学,跟电影没有任何关系,在公众的认知中导演应该是一个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工作,其他很多跨界导演,他们往往也是在影视行业侵淫了很多年,耳濡目染,才有信心执起导筒的,是什么促使您将电影制作付诸实践的呢?”
不得不说,到底是有影响力的专业媒体,刚一开场提的问题就相当犀利,跟幻世网综艺节目中的调性截然不同。
“我想首先是我认为我是有天赋的,我在大学时也在学习摄影和电影制作的相关知识,《彗星》的故事在我的大脑里面是立体的,是由一个一个画面构成的,电影的分镜头脚本在很早我就画出了底稿,其次则是这部电影需要的拍摄背景非常简单,就是一间屋子,八个人,情节主要是靠对话来推动的,甚至没有光影的变化,不需要实现特效,事实上只需要一两部手持摄影机就能拍摄。”
“以上这两点都是我拍摄《彗星》的信心来源,我只需要把脑海里的画面变成简单的没有光影加持的镜头就好了,其实对我来说最难的部分反倒是是如何请来演员演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