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生是主张先收复义渠?”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练成的新军,多以步兵为主,与六国征战虽所向披靡,可义渠身居草原,都是骑兵。我步兵进,他们则散,我步兵退,他们又聚,要全部消灭必将耗时耗力,得不偿失。”
秦公掠过一丝不悦:“那寡人当如何是好?”
“张仪以为,要收复义渠,应拉拢之。”
秦公想了想,说道:“先生有何高见,快快说于寡人。”
“请秦公予以两城之利即可。”
秦公表情严肃,说道:“一城一池乃我大秦将士的血肉之躯一点点换来,岂可轻易送人!”
“城池只是谈判的筹码,况且这两城不是白给。义渠得两城,必会在草原荒芜之时,赶着牛羊举家搬进城中居住,城中有草有粮,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抢道劫粮,大大安定了边防,而且长久下去,义渠与秦人同耕,与秦人通婚,与秦人密不可分,不知不觉中,义渠其实早已归顺秦国了。”
秦公哈哈大笑:“好!原来如此!寡人即刻命你为秦使,为寡人玉成此事如何?”
张仪义不容辞。
于是张仪不费一兵一卒,只用两城,换来了义渠十年不进犯秦国的盟约。义渠从此与秦国和平共处,并且还帮秦国训练出精锐的骑兵,为秦国争霸天下立了汗马功劳,这是后话。
张仪受到重用,很快就拜为卿,与秦公整夜促膝长谈。张仪旁征博引,谈论了秦国目前的形势,应当以外交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保证秦国百姓安于生产,还积极拉拢别国的百姓来秦国开垦荒地,并保证他们三年不征税,外民当兵获军功一概与秦民无异。
山东六国的合纵,一直是悬在秦公头顶的一把刀。张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向秦公讲述了他的应对策略,简单说就是灭赵亡韩,楚魏称臣,亲齐燕,也就是所谓的连横,张仪建议先拿魏国开刀。张仪一针见血的指出,目前魏国连年战败,军心不稳,民生疾苦,正是一网打尽的好时机。
果然柿子还是挑软的捏啊。
秦公采纳了张仪的建议,很快就制定了实施计划,虽然遭到了公孙衍的反对,可张仪据理力争,没有一丝退让,公孙衍往左,张仪就偏往右,如此这般秦公也没说什么。
一日秦公找张仪密谈。魏王约周天子与齐王共同到泰山祭天,看来齐魏要结成联盟,公孙衍要起兵讨伐,众卿也都各执一词。见朝堂之张仪沉默不语,所以私下约张仪请教。
张仪当然说不能动兵,只请一人与张仪共同出使魏国,就可打破齐魏联盟。
秦公好奇的问道:“何人?”
张仪说道:“就是魏国在秦国的质子公子繇。”
秦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觉得军国大事怎可如此儿戏。
张仪看出秦公的疑虑,将自己的后续的想法,一步一步的都讲了出来。说起当年公孙满一人凭借卓越的口才,就让楚庄王的百万问鼎之师无功而返,张仪一人可抵秦兵十万,绝不是信口开河,秦公这次心服口服。
张仪的真诚,终于打动了秦公,于是连横之策的第一步紧锣密鼓的就此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