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老师在听苏荞说了情况之后,气愤异常!最后还是在她的劝慰之下才终于慢慢消了火。
苏荞家里的情况,老师们都知道。
这时候也没人能说出让她参加考试不去管家中弟妹的话。
只能一再的叮嘱让她尽快把家里的事儿安排好,开学一定要回来复读。
班主任陈老师更是忍住心里的难过,一遍遍的安慰苏荞:“明年再考也行,多学一年把握更大一点。”
可这话说着说着,自己先难受得不行。
因为已经决定了要带着弟妹搬到县里,被褥苏荞压根没有往家里带。
她把宿舍的东西收拾好之后,干脆先放到了陈老师办公室,让她代为保管。
只等自己搬过来后再拿回去拆洗。
从学校出来,苏荞去了小北营,这里是焦县的工业区。县里最大的化工厂,轮胎厂,还有一个罐头厂都在附近。
三个厂加起来工人得过千,再加上周围的家属院,附小,附中,人数得好几万。
为了大力发展工业,县里在厂区和家属区附近建立了很多便民设施。
供销社,煤场,国营饭店,粮店,菜店……甚至还有一个小公园,配置的非常齐全。
可以说,小北集是整个焦县最繁华,人们手里最有钱的地段了。
苏荞想把他们将来要住的房子租在附近。
因为她知道用不了多久,这附近就会有人偷偷开始做小生意。
吃的,用的不说,在化工厂家属院门口的人行道上,再有半年就会有人把缝纫机放在路边招揽生意,专门帮人缝补衣服。
这个地方是厂区,青工多。
特别是化工厂,轮胎厂的那些单身汉,他们大部分住集体宿舍。
衣服挂个口子,裤子磨烂了换个边儿这种小事,专门找人帮忙的话,事儿不大,次数多了总得欠人一份人情。
现在,上班的时候把破衣服拿到家属院门□□给人缝补,几分一毛钱的,下了班就能补好了。
钱他们出得起,还不用承人情,简直是皆大欢喜的事。
所以那个简陋的裁缝摊很快站稳了脚。
这种事,有一就有二。看那人立住了,自然就有人跟风。
没过多久化工厂家属院门口的人行道,基本上都被各种裁缝摊儿给占据了。
再后来,这里又陆陆续续加入了几个南方裁缝,他们以细心,眼光好,做工精良慢慢的在周围打响了名气。
不仅是小北营,整个焦县的人,做衣改衣都会习惯性的往化工厂家属院这边跑。
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从最早的一个人推着缝纫机揽活儿,硬是发展成了一整条的裁缝街。
再后来,这里更是变成了焦县第一个专卖服装及周边的自由市场。
当年,苏荞的从商路就是在这个裁缝街起步的。
那时候她一边在这里打零工,一边暗中偷师。
学得差不多了就自己也支起了一个摊儿。
攒足了钱就带着弟弟闯去了省城……
最后硬是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打工妹一步一步做到自己开服装厂。
道路走的艰难却极为扎实。
当然这辈子苏荞不可能再沿着老路重新走一遍,可她还是决定从这里起步。
当初她到了省城之后,同样走的还是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的道路。
那时候她一有空就去省城的纺织学院旁听,学习了很多与纺织品材料,设计有关的课程。
再后来,她进入了贸易公司,带着弟弟一起去了京城。
那时候苏荞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她自费上了京城服装学院的进修班,系统的学习了专业的知识……
有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苏荞自信无论是裁剪还是缝纫,自己的手艺都很拿得出手。至少不比那些南方来的裁缝们差。
她的初步计划是先在县城扎下脚,最好能够弄到一台缝纫机率先开始揽活儿。
这样她就能一边复读,一边在保证家人的基本生活外,攒一些钱为将来带着弟妹到外地上大学做准备。
可现在因为没有拿到父亲的抚恤金,情况就变得有点难。
首先她买不起缝纫机了。
如今一台新的缝纫机大概在一百六十块钱左右,同时还需要一张缝纫机票。
一百六十块钱她勉强能挤出来,但缝纫机票苏荞可没有。
上辈子因为想来这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缝纫机的需求越来越大。
于是就有人私下里开始做倒各种票据的生意了。
苏荞因为当时就在这里,所以她知道在哪里换,也清楚的记得要不了一年,因为紧俏,一张缝纫机票差不多能够炒到两百块钱以上!
而按照记忆,她印象中现在只要一百块钱就能换到。
如果爸爸的钱拿到手,这票苏荞必然立刻就会去买。
毕竟缝纫机这东西,在今后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在焦县都会是紧俏货。
她不用了随时都可以卖出去,甚至很可能比她买的时候还贵,绝对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可问题是——现在她并没有那么多钱。
好在距离缝纫一条街形成的时间还早,许干事又承诺必然会把钱帮她要回来,所以苏荞并不着急。
比起缝纫机,她现在更想找到一处合适的房子。
苏荞在化工厂家属院附近转了快一个小时,犄角旮旯都转到了,也没有找到能住的地方。
这让她有点沮丧。
眼看着快要到最后一班车发车的时间了,她匆匆的跑到最近的国营饭店,买了十个包子就往车站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