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若是真有其它的目击者,那么追踪者无论就是目击者本人还是只听说了这段目击经历,都明明可以去找公安通报啊?干吗这样藏着掖着?
种种不合理背后,肯定是另有渊源……
张璇衡不得不咬了咬牙,重新审视整个思路。
如果……分开来看呢?
将她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局限于原本的猜测范围,进而扩充到对齐诗雨恐雨症起因有所知晓的另外三个知情者身上:齐诗雨父母和吴红山。
跟踪者有可能从他们任何一人口中问出齐诗雨得恐雨症的真相。这难度并不大。
而知道齐诗雨是为人顶罪……又是为什么?这件事,本就只有当事人了解吧?吴红山是肯定不会告诉她的,所以要知道内情,肯定是从齐诗雨那儿得知。
可一般来说,作为闺蜜,有可能连这种事也被告诉吗?
之前我推断过,齐诗雨知道吴红山和刘小元有过交集,构成故意杀人的动机……张璇衡沉思着,不断转动着笔身:那么,她手头有没有可能还有别的实物证据?而就是那证据,被跟踪者看到了呢?
不断考虑着这些问题,张璇衡觉得仍然这思路有哪里违和感巨大。终于,他灌了口柠檬汁后,灵光乍现:对啊!我为什么非要觉得,是跟踪者知道了齐诗雨替吴红山顶罪?
她根本没必要切切实实的“知道”。只需要“怀疑”就够了。
跟踪者也许从没在齐诗雨与吴红山中的任何一人那儿得到当年刘小元之死的真相。
驱使她复仇的,完全可以是另一件情报:吴红山和刘小元的关系。
刘小元这个案子,当年就争议很大。死者家属不认为这是过失杀人,认为刘小元就是被齐诗雨刻意杀死的——自然,吴红山也有嫌疑。
只要跟踪者知道吴红山有动机杀死刘小元,那么无论最终去坐牢的是这对情侣中哪一位,她都可以在复仇心理的驱使下,同时报复这两人:反正不知道人到底是不是你们合伙杀的,那我就利用你们之间的不信任感,诱导吴红山杀死齐诗雨,再让他面临杀人罪名,同时除掉两人。
她知道吴红山有杀死刘小元的动机,而刘小元真的死了,现场只有吴红山和她的女朋友。
接下来。去坐牢的居然是齐诗雨——这个在她眼里杀人动机怕是都不及吴红山十分之一的人。
跟踪者对于这一切,肯定觉得不自然,起疑后猜到了齐诗雨是为其顶罪的可能性。或者,她就是同伙。
刘小元肯定是被吴红山刻意杀死的!可他为什么没坐牢,只是让女朋友替她判了三年了事?——多半儿就是这样的想法,让跟踪者起了复仇之意。
一切都依赖于她对刘小元与吴红山关系的掌握,这样一来只需要得知齐诗雨因何得上恐雨症就行了,不需要再从某人那里打听到当年杀人案的真相。
想到这里,张璇衡开始关注一个新的问题了。
卷宗中,可没提到有人说出过吴红山和刘小元曾有过接触啊?
如果这位跟踪者知道这事,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
又灌了一口柠檬汁提神,他手里的腰壶已经轻飘飘的。
张璇衡,开始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饮料见了底。马上就要没有蜂蜜柠檬汁喝了。
除此之外,他也发现了仅次于这个严重问题的另一个问题:追踪者,有不能说出吴红山和刘小元在那起案件前见过面的理由。
而且这理由能解释齐诗雨为何会被威胁去顶罪,以及让跟踪者要同时报复两人的行为动机更充分。
甚至……也许齐诗雨窗外的低语声,述说的内容也并非是齐诗雨看到尸体后的心理阴影。
这是案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