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是贾敏娘家,之前就接连来了好些信,说是要接黛玉去京中照应,林如海因着距离遥远,一直犹豫,不料贾府老太君没等他松口,竟就直接派了人来,只说思念女儿,要接了外孙女过去,一解心中沉痛。
林如海与妻子感情好,因此也很尊敬岳母,又加之黛玉一直不展颜,便想着给她换个环境,也好快些走出来,便答应了。可谁知女儿不愿,林如海好说歹说,这才将女儿送上了往京中的船。
·······
船行数日,在一个小城停靠补给,黛玉领着雪雁站在船头远眺。
天色有些阴沉,远处氤氲的水汽中矗立着葱郁青山,美的好像一幅山水墨画。
一路行来,行程过半,船上无聊,黛玉每日里想着法子开解自己,渐渐也就接受了乍然离家这个事实。
心绪放开了,便也有心情欣赏风景了。她从小在秀丽江南长大,随着越往北走越开阔壮丽的大好河山,只觉的心胸也随着开阔起来。
黛玉此行带了不少人,一上船便接手一应事务,贾府派来的人只能靠边站,等闲近不了身,一路上倒也自在。
就这般一路北上,这日终于到了京城,一行人浩浩荡荡弃舟登岸,贾府早派了仆妇家丁赶了轿马候着。
因黛玉带来的东西太多,荣国府的马车便不太够用,林义只得又去雇了两辆来才装下。
码头人多杂乱,林府的人牢牢将黛玉护在中间,只让贾府来人在外围簇着。
林府的人只尽心护着主子,行动间雅雀不闻,在码头的嘈杂人声中快速而有序的往轿撵处移动。
贾府原只派来三五个小厮车夫并四个婆子,满以为这林姑娘千里迢迢而来,应是轻车简行,这么些人尽够了,谁知竟这般大的排场规矩,一时倒比的堂堂京中国公府有些寒酸起来。
几个婆子原本还有些国公府家奴的自得,这会子莫不是低眉顺眼,夹起尾巴来了。
黛玉坐在摇摇晃晃的轿中觉得憋闷,便撩起纱帘向外瞧了一瞧,只见所到之处皆人烟鼎盛,繁华非常,与烟雨朦胧的秀丽江南截然不同,心下这才略略去了些烦闷,一时对常听母亲说起的外祖母家终于起了些期待好奇。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后头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想来就是荣国府了。
马车却不停,继续西行,到了西边的角门前才停下。
荣府去接黛玉的几个婆子当先下了马车,随后圆月几个从另一马车下来。
看到所处的地方,四个丫头互看一眼,都面色有些不加掩饰地不满。
几个婆子只是外院粗使,并不只这几个一路走来都和和气气的大丫头这是怎么了,一时都有些惴惴,心内暗自回想途中可曾有什么错处,叫她们不高兴了。
圆月扫视一圈,将她们神色尽收眼中,抬步走到黛玉所承轿前,低声说了些什么,回来那些不满便像从不曾存在过一般从几个丫头面上消失,眨眼间挂上的便是和气笑颜。
满月拿了一袋银子交给带头的婆子笑道:“辛苦妈妈们了,这是我们姑娘赏大家吃酒喝茶的,劳烦妈妈分一分吧。”
那婆子掂了掂很有些分量的荷包,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其余人等也都喜笑颜开的过来道谢。
前去接人的都是外门上的,不大能到内院走动,也捞不到什么有油水的差事。谁成想,这去接个人,回来竟能得到这般丰厚的赏赐,都觉得是再也想不到的好事了。
那婆子满口应下,冲门里招呼了一声,带着人避到一旁分银子去了。
门内早有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五六岁的小子候着,得了婆子召唤,连忙跑出来抬起软轿,原本抬轿之人便向后退去。
圆月、弯月、满月并新月四个丫头分在轿子四周,雪雁和两个奶嬷嬷跟在轿后,众婆子在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小厮便又退出,有婆子上前打起轿帘,想扶黛玉,圆月、弯月快一步上前,不着痕迹将两个婆子挡在身后,自扶了黛玉下轿,又赏了抬轿小厮。
跟在婆子后面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摆着个大插屏,绕过插屏,再往后面就是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穿山游廊上挂着各色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她们,忙都笑迎上来道:“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