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扬来看电影。
嗯,巴菲特·赵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首映礼,邀请了张宇扬。
张宇扬前世还没看过这部电影呢,毕竟他的青春没有堕胎、劈腿。
所以张宇扬欣然赴约,到现场第一时间观看这部国产青春片,希望不会毒发身亡。
……
事实,这几年,伴随着IP改编应运而生,很多演员迎来了转型导演的成名、挣钱和身份转变的好机会。
怎么说呢,风口,没才华的猪也能飞起来。
最开始演员做导演,多是一些中生代,比方说你超哥、赵巴菲…
他们在原有领域已颇有建树,却苦于难以突破瓶颈,演员年龄到了尴尬之时,受到市场小花小肉的冲击,加之观众的口味往仙侠、奇幻等方面便宜,找不到合适的剧本、演不到有劲的角色,不如自己当导演,寻求突破。
不但能升级身份,还能拓宽演艺事业版图。
后来,真的是因为制片厂找到他们。
明星做导演拥有天然优势,他们摸爬滚打多年,人脉和资源自不必说。
而从投资方和发行商的角度来看,比起扶植新导演,与明星导演合作的风险更低,明星自身的人气所引发的话题及市场号召力,远比一个年轻导演来得更强。
常规意义来说,电影是导演个人作品,很多时候传达的是导演的思想与见解。
电影是导演对世界表达的方式,选择拍摄什么、如何拍摄,日后作品在市场有何反馈,都是导演在意和需要把控的东西。
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不再有耐心去培养新导演,而是邀请明星当导演,置质量与口碑于不顾。
热钱涌入电影市场,国产电影好不热闹,问题也随之而来。
张国师接受采访时候感叹当下电影市场门槛最低之一就是导演,婉转之外的言下之意就是阿猫阿狗拿点钱都能当导演了。
再后来,人们就不会轻易买账了!
……
嘶~~~不行,比想象中还要毒!
就这?这就是赵巴菲的北电老师评分99的电影?
打着“全民回忆”的牌,很有些敝帚自珍的意思,但这种故意为之的缅怀,成为国产青春片的陈词滥调:这类作品,几乎都离不开宿舍、教室、舞台晚会,泡妞的手法千篇一律,从入学日到毕业典礼,以浅显的事件罗列、拼凑起来而已。
把文艺青年的生活套在一群“土木工程”专业的人身,他们说着诗情画意的句子,其实和他们本身太过脱节。
而电影的推动力,并不是依靠各种心理作用的升华,而是依赖各种省力的巧合——擦枪走火的怀孕、出国留学的名额、突如其来的车祸,都让本来就极度苍白的故事更加脆弱。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电影里廉价的价值观,每一个人都无法让人喜欢,每个人的选择都无法让人认同,除了那段胡搅蛮缠的爱情,他们没有任何主动性,就和电影最后那条滔滔江河一样,无论谁都是随波逐流的一份子。
简而言之,国产青春片三宝::堕胎、车祸、难到老在《致青春》完美体现!
《致青春》开创了这股潮流!
只要按照这个套路,随便安插几段故事,绝对会有观众们买单!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
这片的票房肯定不会差。
这一代观众有一种属于自己这一代的情怀。
怀旧或者缅怀已经逝去的东西。
青春、前任…
当然也有年幼时候的偶像!
等到那一代人成为票房主力军团的时候,属于“还珠帮”的春天来了。
赵巴菲当年风靡全国,不择不扣的全民偶像。
说真的,如果林心茹不那么作或者隐藏的更好一点,没准她还会是我们都喜欢的紫薇格格,君不见彼时于妈说的那句“我非常讨厌这个人,女的,台湾的,她已经过气了,我又把她做红了,不能再说了…”,然后一堆人各种指责他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