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头的事朝中的人都想做,但是李祁銘没有再去掺和,也没有向任何人说是他的提议。因为他相信只要太后启动了这一决策,她为了儿孙的千秋大业,都定会从大局出发。
最终,这一举措对遏制文彦国的发展有一定的效果,人们对太后的先见之明和英明决断盛赞不已。
可是,这件事也让太后看出了李祁銘在政事上的敏锐和聪慧。
她意识到,当年那个十几岁的少年已经长大了,甚至不管在战场还是朝堂上都能独当一面。而这,并不是她想要看的。
再结合他最近的所作所为,她便多次在想要如何安置李祁銘。
毕竟李祁銘对于她,就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如虎添翼、增长国威,用的不好则后患无穷。赐婚这一招,便可以做到先拖住再观后效。
李祁銘心里懂,虽然太后对文彦国的举动作出了迅速的反应,但这一手段也并不无所不能,隐患仍然存在。
单从他们的这一举动,他便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死心。所以,他必须要去最利于监测他们、也最能他们做出快速反应的地方——南方。
人生中有很多事需要决定,需要做。出发点不同,做出的选择就不同。但是不论哪种选择,都必须对自己、对国家负责。
这是他的使命,是他身为王爷的使命。
所以,他必须接受太后的赐婚,然后太后才会安心,然后他才能回到庭州。
可是为何,心里明明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选择,脑海中还不自觉的浮现唐奕欢爽朗的笑,戏谑的眼神。
很幸运遇见这般灿烂的女子,就算是离开,就算以后要与她相隔数百里,也一定要好好的说再见。这是他在明白太后的指婚不能抗拒后,第一时间给他和唐奕欢安排的结局。
见李祁銘矗立在那,眉头紧锁,双唇紧闭,久久没有动静。太后终究还是淡淡道:“去看看你皇兄吧,近来他病情稍微好转又整日沉沦声色犬马,你也去劝一劝。”
李祁銘领命。
可是,当他走出福泉宫时,烈日当头,心里更加难受。
来到永定宫前,他望了望天,深深的呼吸几次才进去。
其实他早知道李景和的兴趣和厌恶,他以前以弟弟和臣子的身份都劝过他:有兴趣没有错,但要铭记身份区分主次。但最终他所有的劝诫都以李景和的斥责和怒骂结束,致使他多年来从未说动过李景和。
但是,他为了他皇兄的身体,为了江山社稷,他愿意继续努力。
可是,当李祁銘一去李景和所在的永定宫,就碰上病刚有些起色就洋洋得意的李景和。
李景和看上去心情大好,与上次所见的神情和状态完全不同。他一个劲的说自己此次能逢凶化吉,以后必当洪福齐天。
李祁銘为李景和的大病初愈高兴,但更多的是无奈。因为他觉得他皇兄即便现在也全然不知身上已经背着一个天下。
所以有时他也要感叹,幸亏皇兄背后有太后撑着,否则成国哪有今天这太平模样。
为了警醒李景和,李祁銘索性直接道:“天下所有人都盼望皇兄福寿康宁,皇兄肯定会好。终究,他们还是期盼皇兄身体力行带领他们一起共襄盛世,永享太平。”
没想到他话音刚落,李景和便瞪了他一眼。显然是听出他这煞风景的话。
“现在朕大病初愈,不与你计较。若不会说话,全当做哑巴就行了。”李景和带着恼意道。
他这一句就是在提醒李祁銘:不该说的话别说,否则我不会对你客气。
他知道他现在依旧听不进,那么多说无意。他会再选其他的时机进言,不会放弃。
最后,李景和一直让他“欣赏”完乐师的演奏、舞者的舞蹈才让他走。
出了永定宫,李祁銘不禁叹息一声。